航海日,还能为海员做点啥.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航海日,还能为海员做点啥.doc

航海日,还能为海员做点啥.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航海日,还能为海员做点啥作者:苏鹏今年7月11日,是第6个航海日。每逢这个日子,作为一名职业航海者,便会由心而生出一种欣慰之情。这毕竟是我们中国海员标志性的生日呀!真的,能以国家的名义,能以法定的方式确立“中国航海日”,这不光是对郑和下西洋辉煌航海史的追溯尊重,还体现了“海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关注、重视。屈指数来,航海日已走过五个年头。近六年来,政府各部、各地为庆祝航海日,先后以各种形式、主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从太仓起锚地到云南晋宁为郑和再塑雕像;从瑞典“哥德堡号”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到颁发航海终身贡献奖;从斥资数亿组建航海博物馆到上海世博会……。中国要想从航海大国迈向航海强国,就必须提高全民的海洋文化意识。要想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以全新的内容、全新的方式、全新的高度去向世人诠释、展示全新的中国海洋文化。要论起航海日,知其诞生背景的人恐为数不多。笔者是说为什么要建立中国航海日这个凝聚了好几代海员梦想的历史幽缘,知之者甚微。百位船长在联名签名的当时场景,在提案层层诉求过程中的感人情状,那些细节却是极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诚然,建国六十年来,尤其是中国海员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进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当今中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已经离不开远洋海运,当下的中国海员到底承载了什么样的生活重负?他们跟海上台风究竟如何周旋?与狰狞海盗怎样遭遇?因动乱、国家争端引发战争时,商船海员们的人命安全究竟遭受了什么样子情状的威胁?海员的另一半“海嫂”与他们的家庭到底承受着什么样子的煎熬,所有这些,鲜为人知。中国海员的忠诚报国,他们为国家利益披肝沥胆、流血流汗的人和事,没人知晓。不知细心的读者有没有发现,建国六十年,数以万计的中国作家们,却没有人写出一部像《老人与海》这样反映当代中国海员货真价实的名著来。而表现海员题材的影视作品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空白,贴近海员生活的文艺作品在“五个一工程”中的旷世空缺,不能不说是一件怪事。是中国海员中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么?是中国海员中没有撼人心魄、荡气回肠的故事么?是海员生活孕育不出能唱响大江南北哪怕是一首好歌么?不,绝不是这样的。由此而想起笔者日前得到的一则消息。2010年,是素有“北方船王”之称的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原天津远洋运输公司)成立四十周年。该公司精心策划编辑了《金色记忆》一书,旨在回眸“中散”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那年、那月,那人、那事”,为在“中散”四十年非凡征程中作出贡献的人们留下一点值得留存的铅印拷贝。其中,编撰者们想起了当年威震“天远”船岸上下的“八大金刚”,这“八大金刚”如今年龄最小的也年近八旬,在世者寥寥。要想还原历史,要想还原几代中国海员呕心沥血、艰苦打造无数“中国第一”的感人事迹,就必须要采访鲜活的当事人,才会显现出历史的珍贵、真实,与它的价值、意义。当我得知主编人员千里迢迢赶赴江西采访“老八”金刚,在病榻与李幼如船长促膝长谈的消息时,我流泪了。我为这种“抢救行动”而感动。发生在李幼如船长身上的故事,是“八大金刚”的浓缩,是近代航海家贝汉廷船长的延续。我想,每一个读过著名作家柯岩写的那篇报告文学《船长》的人,都会为“阿贝精神”而感动,从心底里为中国海员自豪、骄傲。但令人遗憾的是,继1978年《船长》问世相隔三十多年后,中国文坛再无知名作家们为中国海员写出过“真海员”的文学作品来。说没有知名作家为海员著书,并不代表没有人在写、在出版海员题材的文学作品。源自于笔者对文学的爱好,使得笔者有机会接触到不少像宗良煜、米军喜、高元兴、尹久瑛、刘少才、牛国臣等这样的海员作家们的《海缘》、《与魔鬼同航》、《海美人》、《红色舰队》、《蓝色的行走》、《天惑》等这些在行业内耳熟能详的作品。要说这一群人是草根也行,说他们是写手也罢,说他们是海员作家亦不为过,他们的作品并不是登不了大雅之堂,而是崇尚情色、灵异、玄幻、恐怖、惊悚、穿越、仙侠、乃至于明星文学的当下,当《养个女儿做老婆》、《对不起老板,我上了你的女人》这些多如牛毛的作品被疯狂点击、被隆重推出的时候,庄重的海洋文学被出版社拒之门外便变得见怪不怪了。于是,这些搏击大海的海员作家们为了神圣的文学追求,不得不掏出自己并不富有的腰包,“自费”出版自己的作品,为填补中国海员文学的空白,为中国海员的社会地位而顽强地坚持着、耕耘着、呐喊着。他们,希望能通过这些字里行间流淌着人间真情挚爱的文字,那些鲜为人知的深海传奇故事去打动人们的心弦,赢得整个社会对“海员”深层次的理解、同情、认同,去纠正那些曲解海员的谬传。笔者作为一名绕地球转了几十圈的船长写手,曾把自己的原创小说《海嫂》改编成了电视剧本,并在期间、其后的日子里接触过不少的演员、影视制作人,影视作品征集者,其中包括高级别的文艺影视部,以期能使《海嫂》问世,而结果如出一辙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