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现 代 世 界.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考点现 代 世 界.doc

高考考点现代世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现代世界专题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经过、意义2、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性质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社会主义革命目标“面包、和平”、推翻沙皇专制建立社会主义领导者工人士兵列宁组织性自发有组织有准备指导纲领没有《四月提纲》结果两种政权并立社会主义国家3、比较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异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革命性质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革命方式武装起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革命背景与战争有密切相关阶级矛盾尖锐革命领导者没有无产阶级政党有无产阶级政党革命措施公社委员会没收工厂三法令人民委员会革命结果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影响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经验和教训开辟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新纪元考点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一战时共产主义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政治军事上国内1反革命势力猖獗企图恢复失去的政权。国际2帝国主义集团军事进攻和扶持反革命力量。使国内战争更加尖锐化和复杂化。经济上3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2、目的1直接目的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即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2根本目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2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所以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评价积极作用在特殊历史时期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取得了19191920年国内战争的胜利。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局限性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忽视商品、市场的作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余粮收集制国内战争结束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1、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背景1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苏维埃俄国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它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不是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的经济政策2直接原因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这一事件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调整政策。3内容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4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5影响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也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正确探索即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6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进行经济建设的手段。考点三斯大林模式1定义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2背景11922年底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2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3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国内工业生产还极其落后。苏联面临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的迫切任务。3表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1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政策余粮收集制粮食税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工业政策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贸易政策国家垄断贸易取消自由贸易。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制度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废除实物分配制。3目的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2农业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目的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为工业化提供资金。3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是一种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积极1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5认识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初探斯大林模式和西方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