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真题) 名著阅读(解析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3.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真题) 名著阅读(解析版).pdf

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真题)名著阅读(解析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16名著阅读试题简析年份卷别题材考点北京卷《论语》理解实词含义、把握名著基本内容、评价名著价值意义2023《乡土中国》整体把握名著基本内容、主旨、观点、价值天津卷《红楼梦》把握名著情节内容天津卷《红楼梦》把握名著基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2022北京卷《红楼梦》把握名著情节内容浙江卷《论语》把握名著基本内容、多方面解读《论语》把握名著基本内容、观点北京卷2021《红楼梦》把握名著情节内容浙江卷《论语》名句名篇默写、握名著基本内容、分析名著观点天津卷综合考查把握名著情节内容、语言表达浙江卷《论语》把握名著基本内容、观点综合考查整体把握名著基本内容、主旨、观点、价值2020江苏卷《红楼梦》《社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创造性解读和个性化阅读戏》《论语》理解句子含义、理解名著基本内容、个性化阅读北京卷《红楼梦》整体把握名著基本内容、主旨、观点、价值名著阅读主要在自主命题地区(天津、北京、浙江、江苏等)有所考查,考查内容多为教材内命题趋势整本书阅读单元要求考生掌握的经典名著,或其他中外经典著作的综合性考查。一、(2023·北京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1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论语·卫灵公》)③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史记·孔子世家》)④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①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②之意。”(《传习录》)【注】①去声:第四声。②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情,实情。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④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1)说明杨、王两种解读对“称”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有何不同。(2)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3)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答案】(1)杨伯峻认为:称:读chēng,称述、称道。王阳明认为:称:读chèn,适合、符合(2)王阳明认为君子担心自己死后,德行配不上自己的名声(名不副实,徒有其名)。(3)示例:赞同杨伯峻的观点:依据孔子“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可知,孔子在这里担忧的也是自己的名声不能被称道,自己的主张就不能实行于当世,也就不能让后世了解自己。这比较符合孔子对“道”的推行。【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含义的能力。“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称:读chēng,意思是,称述、称道。王阳明“‘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称:读chèn,适合、符合。(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王阳明认为“称”读chèn,就是适合、符合之意;疾,忧虑;没世,犹如“没身”,即去世。名:君子之名须以仁成名,才能名实相符,流传后世。王阳明认为君子担心自己死后,德行配不上自己的名声(名不副实,徒有其名)。(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如赞同杨伯峻的观点:杨伯峻认为: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结合“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可知,君子最担忧的就是死后名声不被人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还有什么东西能留给后人呢?孔子在这里担忧的也确实是自己的名声不能被称道,那么自己的主张就不能实行于当世,也就不能让后世了解自己。这比较符合孔子对“道”的推2行。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②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③孔子说:君子最担忧的就是死后名声不被人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还有什么东西能留给后人呢?④王阳明说:“做学问最忌讳的是追求名声。……担心自己死后名不副实,‘称’读去声,也就是‘名声盖过了实际,君子以此为耻辱’的意思。”二、(2023·天津卷·高考真题)22.在城镇化发展的今天,阅读《乡土中国》有哪些作用?请给出2条阅读理由。【答案】22.示例1:我们阅读《乡土中国》的理由有二。首先,《乡土中国》介绍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特征,其中很多特征并不会随城镇化而消退。如“离不开泥土”是中国人民不变的乡土气息,“差序格局”“家族社群”在今天仍有影响。其次,在城镇化发展的今天,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加深对自身行为的了解和认识,并可以从中获取情感认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