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胃肠减压术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雨巷****怡轩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胃肠减压术操作规程.doc

(完整word版)胃肠减压术操作规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胃肠减压术操作规程用物无菌治疗盘内盛:治疗巾、弯盘、胃管、治疗碗、持物钳2把、纱布、小药杯、液状石蜡、20或50ml注射器1个、生理盐水、棉签、胶布、听诊器及安全别针。负压引流盒或胃肠减压器。步骤护士吸收、戴口罩,衣帽整洁,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确认病人,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操作目的、过程及配合方法。按插胃管的方法,将胃管插入胃内。检查胃肠管是否插入胃内,其方法:①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抽出胃液。②置听诊器于病人胃区,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③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确认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颊部。用注射器抽尽胃内容物,接上负压引流盒。用安全别针将负压引流盒导管固定于大单、枕旁或病人衣领处。检查负压引流盒引流无异常后,整理用物。注意事项维持良好的减压吸引作用:①要经常检查减压器的工作情况,避免导管曲折、堵塞、漏气。②应用电动胃肠减压器时,负压不要超过6.67kPa,否则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或胃管孔堵塞。③为防止管腔被内容物堵塞或导管屈曲,每4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一次。病人持续施行减压时,注意口腔卫生的护理,每日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护口咽部黏膜,减少对咽部的刺激。应及时倾倒吸出液,每次倾倒前注意观察吸出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并详细记录。对有上消化道出血史的病人应密切注意,如发现有鲜红血液,应暂停吸引,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在胃肠减压过程中,病人应禁食及停止口服药,如医嘱制定从胃管内注入药物时,须将胃管夹住,暂停减压1小时,以免药物被吸出。拔管时间由医生决定,但一般胃肠手术后2-3天,胃蠕动功能恢复正常,并出现肛门排气,无明显腹胀时,即可拔管。如系双腔管先将气囊内空气抽尽,但双腔管仍留在肠内以备反复施术,直至腹胀无复发的可能时,方可将胃管拔出。胃管拔出后,擦净鼻腔分泌物及面颊部的胶布污迹,然后将用物带回,分别清洗擦净放回原处。鼻导管吸氧法操作规程用物管道氧气装置或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装置,必要时备扳手一把。治疗盘内备小药杯(内盛冷开水)、纱布、鼻导管、镊子、弯盘、玻璃接头、棉签、胶布、别针、橡皮筋。用氧记录单、笔。松节油、乙醇。操作方法安装氧气表:将氧气筒置于氧气架上,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氧气从气门流出,将气门处灰尘吹净,随即迅速关好,然后将表向后倾斜,接于气门上,先用手初步旋好,再用扳手旋紧。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上。检查有无漏气。将橡皮管一端接湿化瓶,一端接氧气表。接上鼻导管,关紧流量开关,打开总开关,再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有无漏气及鼻导管是否通畅和全套装置是否完好适用。最后关上流量开关,取下鼻导管放于弯盘内。将氧气及备齐的用物携至床旁,放于便于操作位置,核对,向病人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检查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及异常,用棉签蘸冷开水清洗鼻腔。操作者右手持镊子夹住鼻导管前端,左手用纱布夹托鼻导管,测量鼻尖至耳垂的2/3长度(8-10cm),用胶布定位作标记,将鼻导管前端用清水湿润后,自鼻孔向上后方向轻轻插入至病人鼻咽部。如无呛咳现象,即用胶布固定于上唇或鼻翼两侧及面颊部。视病情轻重调节流量:轻度缺氧者一般每分钟1-2升,中度缺氧者每分钟2-4升,严重缺氧者每分钟4-6升,婴幼儿每分钟1-2升。连接鼻导管,用别针将输氧管固定于枕上。记录给氧开始时间及流量。操作者签名。整理病人床单位。清理用物。观察病情及吸氧效果。停用氧气时,带小治疗盘,内置纱布、弯盘,必要时备棉签、松节油。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切实做好四芳:防震、防火、防高热及防油。氧气筒内氧气是以150个大气压灌入的,筒内压力很高,在搬运及放置氧气筒时要稳当,避免撞击、顷倒,防止爆炸。氧气筒应放于阴凉处。在氧气筒周围严禁烟火及放置易燃品,至少距离火炉5米,暖气1米,以防引起氧气助燃,导致爆炸。氧气压力表、减压阀绝对禁油,也不能在氧气筒的螺旋或扳手上抹油。否则,高压氧通过时会引起燃烧爆炸。筒上应挂有安全标记。适用氧气前必须检查输氧管与湿化瓶的连接是否正确,个衔接有无漏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适用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插入鼻导管。吸氧过程中需调节氧流量或停止给氧时,均应先分离导管,然后调节流量再连接或关闭氧气。以免由于调节不当致使大量氧气骤然进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吸氧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及氧疗效果。若呼吸变慢,精神抑郁或烦躁不安,应注意有无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症状无改善,则应检查有无漏气、导管是否松脱、流量是否足够。对持续缺氧病人还需注意有无恶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等氧中毒症状,以便及时处理。长期吸氧的病人,每天更换导管1-2次,左右鼻孔交替插入。进食、饮水时可暂停吸氧。防止交叉感染:鼻导管、面罩、鼻塞用后应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