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四、学情分析: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因此,在“量长度”这一单元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个森林运动会,好吗?瞧,这些动物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呢!小龟、小兔、小蛙正在比赛立定跳远?请你们来做小裁判,看谁跳得最远,谁跳得最近?(媒体显示三个动物跳远的图片)媒体演示:从起点开始,每个小动物跳一下,就出现了一条线,(依次闪动三条线段)揭题:这些线可大有学问了,在数学上有个专用的名字叫“线段”,大家愿意去研究它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二)初步认识线段1、感受线段的“直”。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生活朋友,拿出课前老师给你们发的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两端,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小结:只要符合线段的特征,不管怎样放,它还是线段。3、认识线段的图形。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端点)4、小结线段的特征。谈话:同桌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小结得出:线段的两个特点:1、线段都是直的。2、线段有两个端点(三)、巩固线段的特征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小练习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图形,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2、找身边的线段。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比如说吧,我们的数学课本上就有线段。拿起你的数学课本,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学生上来指一指。提问:为什么这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找一找吗?3、学生画线段。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刚才老师是用什么画的?那怎么办呢?(用尺)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请小朋友拿出纸,试着画一条线段。(教师巡视,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谈话:你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能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吗?(根据课堂也可这样: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果没有尺,你们能不能利用桌面上的工具画一条线段?还能用哪些工具画出线段?你们又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些工具都能画出线段呢?(突出线段是直的,这些工具都有直的边)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线段的,还有别的方法吗?请小朋友欣赏你的同桌画的线段,如果他画得很好,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如果有画得不太对的地方,也请你给他指出来。(四)、闯关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线段的用途可大啦!不信,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宫”里去闯三关吧!每闯过一关就可以给自己加一颗“智慧星”(多媒体依次显示画面)1、第一关──数线段。(“想想做做”第3题)数线段。谈话:其实有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图形。谈话:这几个图形就在书上,数好后,把每个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填在括号里。集体核对。提问:你能来指一指围成正方形的四条线段吗?(教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