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习雷锋做个有道德的人寺口中心小学三(二)班陈俊彤人的一生不在于长短,雷锋的一生短暂,只是昙花一现,却留下永垂不朽的精神。他的名字平凡,他的人生价值高尚。我敬佩他的尊老爱幼,爱憎分明,关心他人的无私奉献国家,社会的精神。他不但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有道德的人生的榜样。学习雷锋尊老爱幼的精神,在公共汽车上,给孕妇,老奶奶让座,小先队员,青年,有道德的人都做到了许多。在学校里,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榜样。例如:在课间时,一位同学正在思考一道题目,可他不管怎么想,就是想不到。这时,另一名同学走到他身边,主动的教他,告诉了他解题的思路,那位同学立刻就明白了,提笔就写下了答案。一位同学在走廊跑步时,不小心撞到了手臂,另一名同学马上把她扶起来,并像个大姐姐一样的对她说:“没事把?要小心一点,下次不要在走廊里跑步了,还好这次没有什么大碍,万一撞到同学就不好了。”那位同学羞红了脸,并点了点头。在雨天时,一位同学在上学的路上没有带伞,另一位同学主动走过去,对他说:“来,我俩一起走吧!”在学校外面也有这样的榜样。清洁工阿姨每天手持扫把,往返于这些大街小巷。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她都从未间断过。正是她的辛勤工作,换来了今天这条干净整洁的路。走在这条宽阔整洁的马路上,你会感觉心情像这条路一样敞亮。帮助别人,不论事大小,我们要学习雷锋螺丝钉的精神,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有一天,我上山看到我村的一位伯伯,他的一条腿瘸,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生火的引火,正斜着身子,一瘸一拐,艰难的吃力走着,我赶紧跑过去,拿起引火,扶着他回家。伯伯笑了,感激的泪水滑下来:“谢谢你好孩子!”我心里美滋滋的,比起雷锋叔叔我又算的了什么。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雷锋精神从老至少都为之至而动。我的母亲有一次去卖苹果,她不但卖自己的还总是帮别人家担,这一举一动感动好多人。别人都夸爸爸娶了一位好心的妈妈,小小的事就能引起别人的反响。更何况雷锋呢!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会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会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中的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而万万不要把文明行为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举手之劳的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争当文明公民,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努力学习,绽放美好未来,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人才。永不老去的歌——向雷锋学习,做有道德的人寺口中心小学李黄华“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歌感动爷爷奶奶,感动爸爸妈妈,更感动我。这首歌,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每当我们听到这熟悉的歌词,你是否会有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呢?雷锋,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他的事迹却被世人传颂;平平静静的活着,却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雷锋,一名伟大而又平凡的士兵,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我们要学习他的思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雷锋他永远为人民着想,为不给乡亲添麻烦,他带领战士们放弃了暖暖的房子,而住进了帐篷;为了帮助乡亲们干活,他省出时间,跑到田里主动帮王大爷犁地;他对待乡亲们如同自己的亲人,恪守孝道……今年是雷锋逝世五十周年,50年过去了,雷锋的故事还在流传,毛泽东为雷锋题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词还在。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经常出去做报告,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有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有一天,雷锋叔叔坐火车出差。车上人很多,他就把自己的座位主动让给了老人。看见列车员辛苦,他便也不顾自己的劳累忙活了起来,忙的大汗淋漓。出了站口,雷锋叔叔远远的就看见一位妇人带着一个小孩站在那里,上前去问得知原来是车票弄丢了。他二话没说,用自己的津贴给这位妇人补了一张车票。大嫂激动万分,连问他叫什么名字,雷锋笑着回答说:“我的名字叫解放军!”又有一次出行,雷锋正在换车时,遇到了一位老大娘。只见老大娘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正吃力的走着。得知是与自己一路的,雷锋便把包袱接了过来,扶老大娘上了车。下车后,他还带着位老大娘东打听,西打听的奔走了两个多小时找到了大娘的儿子家,老大娘感激万分。雷锋叔叔总是把“助人”放在第一位,就像他在日记中说道:“为人民服务是我应尽的义务。”尽管他做的都是很普通的小事,但是一件件,一宗宗,都体现了他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勤奋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将来美好的生活。每当看见有人浪费粮食,他就立马冲出来呵斥那个人,他维护粮食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