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陈情表的教案陈情表的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陈情表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陈情表的教案1【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学习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课前准备:1、作者简介: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2、解题: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3、朗读全文,注意划线字的读音。《陈情表》赏析评点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开篇述异常凄苦的身世,即能撄人心,动人情,已有堕泪之冲动矣!)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门衰祚薄,茕茕独立”进一步强化了身世之苦,同时也交代了与祖母刘相依为命,不能废离的根本原因。)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开篇之所以动人,一是因为特,二是因为真。特指的是作者的身世独特,让人感叹嘘唏;真指的是将乌鸟私情置于苦难的身世背景下,越发显得其真诚。情真是陈情的内在动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一前一后,中无间隔,营造一种急迫的氛围,作者内心尽忠与尽孝进退两难的矛盾因而形成。)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一特一寻,一拜一除将诏令出仕的急切气氛进一步强化,也将作者内心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一责一逼,一催一临,真有将作者架于火上煎烤的味道。)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将内心之矛盾之情直接点化,进退狼狈表达的确是实情。)《陈情表》知识与能力检测一、关于作者与背景李密,晋初散文家,字令伯,四川彭山县人。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二、能力检测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B、猥(wěi)以微贱责臣逋(bǔ)慢犹蒙衿(jīn)育宠命优渥(wò)C、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yì)日薄(bó)西山除臣洗(xiǎn)马D、逮(dǎi)奉圣朝过蒙拔擢(zhuó)门衰祚(zuò)薄更(gēng)相为命2、下列红色字解释有误的两项()()A、晚有儿息:子形影相吊:安慰B、逮奉圣朝:等到未曾废离:停止C、寻蒙国恩:寻找除臣洗马:授与官职D、刘病日笃:病重不衿名节:自夸E、日薄西山:靠近听臣微志:听从F、夙婴疾病:缠绕供养无主:主持3、下列红色“以”解释完全相同的两项()()A、臣具以表闻B、猥以微贱C、但以刘日薄西山D、圣朝以孝治天下4、下列红色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急于星火:像B、臣之进退:取独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5、下列红色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A、至于成立B、则告诉不许C、臣之辛苦D、举臣秀才E、实为狼狈6、填空: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至于成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②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无祖母,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