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陈情表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重点难点1.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2.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方法诵读——理解归纳——讨论探究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二、整体感知课文:1.朗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愍(mǐn)臣闵凶终鲜(xiǎn)兄弟期(jī)功强(qiǎng)近常在床蓐(rù)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宠命优渥(wò)更(gēng)相为命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2)向谁陈情?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3)陈什么情?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三、分析课文(一)1.齐读第一段。2.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3.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4.引领学生简要品析。四、分析课文(二)1.学生齐读第二段。2.教师和学生共同翻译课文。3.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两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4.引领学生简要品析。五、归纳总结1.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顿,待学生说出“晓之以理”后)“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2.结束语仅仅有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一步步地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三、四两段。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一、二两段。2.完成第一课时“自主评价”,疏通课文三、四两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复习一、二两段中的重点字词。(结合“基础积累”)2.学生背诵课文一、二两段。二、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在三四两段中,李密又是如何进一步阐述的?三、分析课文(三)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2.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中的“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辞官养亲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1)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