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发展史_起源、演变和前景.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城市发展史_起源、演变和前景.doc

[1]城市发展史_起源、演变和前景.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芒福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是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它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目录第一章圣地,村庄,要塞第二章城市的逐步形成第三章先古的形式和典范第四章古代城市的本质第五章城邦的出现第六章市民与理想城市第七章希腊化时代的主义和都市状况第八章大都市变为死亡之城第九章修道院与社区第十章中世纪的城市状况和城市规划第十一章中世纪的瓦解,对现代的期待第十二章巴洛克的权力结构第十三章宫廷,广场和首都第十四章商业的扩张和城市的解体第十五章19世纪工业技术的天堂:焦炭城第十六章郊区及其前途第十七章特大城市的神话第十八章回顾与展望附录“对于一个想要探索欧洲文明的基础的人来说,了解中国的过去乃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城市发展史》的作者,城市建筑与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想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1938年他在《城市文化》中为世界呼吁城市规划的人文思想因素,几乎整个欧洲的城市设计规划,因他的思想而重新确定方向,而他没有到过中国。1961年66岁的他写出了《城市发展史》的时候,坚持亲身经历与观察的研究方法,令他为自己仍然没有到过中国,无法描述东方城市文明而遗憾。26年后,目光敏锐的中国学者把《城市发展史》引介中国的时候,92岁的芒福德先生已经谢绝笔墨了。没有东方城市文明的城市历史,不能不说是一部缺憾的历史。1990年芒福德先生逝世,《城市发展史》在中国正式出版。1995年纪念芒福德的百周年诞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也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方兴未艾之时。又过了10年,当75万字的中文版《城市发展史》再版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已然进入令世界震惊的40%以上发展速度,芒福德先生在67年前基于西方城市发展进程的思考,对我们今天竟然有非常特别的意义。他说:“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造。”在我们今天城市迅速发展,资源迅速枯竭,生态迅速破坏,环境迅速恶化的情形之下,重读芒福德对非理性工业文明的尖锐批判,领会他倡导生态保护运动的思想,不禁慨叹。20世纪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创造巨大财富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规模空前的灾难和创伤。1914至1945年间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大约有12亿人死于战争,超过了以往历史上全部战争牺牲者之和。现代技术一方面千方百计避免死亡,一方面又血腥杀戮,让人们苦苦思索人类和谐共处的文明之路。代替矛盾的工业文明的新的历史文明应当是生态文明,这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的解答。坦率地说,没有西方历史知识,不了解欧洲历史,很难透彻理解《城市发展史》。但是他对欧洲城市兴起发展的细细描摹,让人们自然接受他的城市演进观点。今天的城市不仅印证了他的推断,而且实践着他的生态文明发展思想。对于常常自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对于有悠久的城市文明演进历史的中国人,读着没有东方城市文明,没有古老的中国城郭记载的《城市发展史》,尤其是想我们的某些城市发展,还在重蹈西方城市衰败的覆辙,不由人生出十分的慨叹。难怪中文译者在第二版序言中理性思辨与情感宣泄力透纸背。芒福德先生在72年前基于西方城市发展进程的思考,对我们中国今天的城市发展也有非常特别的意义。他说:“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造。”在我国今天城市迅速发展、资源迅速枯竭、生态迅速破坏、环境迅速恶化的情形之下,我们更应该读一读芒福德对于非理性的工业文明的尖锐批判,对现今日益拥挤、丑陋而紧张的居住和生存状态做一定的反思,领会他一直倡导的生态保护运动的思想。读完这本书我不禁要慨叹:20世纪的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创造巨大财富和带来技术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规模空前的灾难和创伤。芒福德先生对欧洲城市兴起发展做了细细的描摹,让我们能够很自然地接受他的城市演进观点。今天我们的城市不仅印证了他几十年前的推断,而且还在努力实践着他的生态文明发展思想。芒福德对他理解得城市做了精辟的定义,他认为,“城市从其起源时代开始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足以用最小的空间容纳更多的设施;同时又能扩大自身的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更加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