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doc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实习路线:内江——昆明——大理——昆明(民族村)——宜宾——内江二、实习时间:2011/10/16—2011/10/27三、指导教师:屈小斌、李弘云、徐斌四、实习目的及要求1、通过对实习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和分析,深化对人文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通过对实习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及人地关系的探讨,初步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人文地理问题的一般方法;3、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撰写实习考察报告的能力。五、正文(一)、民族村概况:云南民族村位于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756.htm"\t"_blank"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其占地面积2万亩。它与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0672.htm"\t"_blank"西山森林公园、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803001.htm"\t"_blank"大观公园、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988.htm"\t"_blank"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有索道连接西山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57439.htm"\t"_blank"龙门,组成了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052268.htm"\t"_blank"民族村至西山风景区的旅游环路。近来为发展旅游,先后建起了云南民族村和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33238.htm"\t"_blank"云南民族博物馆。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6762.htm"\t"_blank"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云南民族村里,吉祥的傣寨白塔,壮观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耸的彝家图腾柱,源远流长的纳西东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诺族的太阳鼓、拉祜族的芦笙舞、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龙巴门、德昂族的龙阳塔、景颇的木脑纵歌、壮族的铜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会遗承、以及风趣的亚洲群象表演、精美独特的民族风味美食、多元的民族文化、风情浓郁的民俗展示,将令您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242.htm"\t"_blank"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47908.htm"\t"_blank"民族文化的缩影。(二)、游云南民族村到云南,很难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览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云南民族风情的缩影。那么我们就来一路看看云南民族村的风土人情。傣族:进入民族村的大门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白象迎宾”的景致。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再向前望去会看到一座被碧水绿树包围着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征,人们习惯上把居住在水边的傣族称为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称为旱傣,又根据服饰把元江河谷地区的傣族称为花腰傣。而民族村的村寨则以最具特色的水傣为主。傣家竹楼的形式为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常见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其特点是凉爽防潮。楼上右边是卧室,中间是客厅,厅外有凉台。傣族认为自己的灵魂和家神都在卧室里,外人来了会打扰家神,摄走灵魂。所以傣家的卧室外人是不能进入的。竹楼的客厅内置有火塘,内有三脚架。在云南的少数民族生活起居中,火塘占有很崇高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神秘的火塘文化。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水族:现有人口34.59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荔波、都匀、独山等县,广西北部也有少量分布。云南有7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富源、彝良,是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新识别出来的。云南省的水族和贵州三都的水族本为一族,该源为"百越"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古时曾自称“虽”,汉语音译为“水”因此得名。由于早年迁入云南,与居住在三都的水族长期脱离,语言、习俗等不尽相同。民居建筑:水族村寨多依山傍水,四周多修竹古木,村边多水池鱼塘,房前屋后,喜植果木。房屋多用竹木建造,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