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校自律委员会应急分队知识培训一、应急分队紧急集合时间安排区域东(西)区――东(西)区东(西)区――西(东)区时间5分钟10分钟(区域负责人一律在三分钟之内到达现场)二、应急分队职责1.要组织紧急疏散及扑救工作。2.要做维持秩序工作。3.要熟悉疏散路线、器材位置。4.要遇事镇定,指挥有方。5.要带领成员相互帮助,相互支持。6.要熟悉防火设施和安全通道的位置。7.要熟练地使用各种灭火器材。8.要掌握公寓内基本情况。9.要及时发现和排除区内的安全隐患。消防安全知识三、消防安全知识1.灭火器的使用1.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1学校里配备的灭火器一般为“学校里配备的灭火器一般为“ABC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指的是可以灭A类B类C,类火及电火.类火及电火.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纸张等燃烧的火灾;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类火灾:指甲、丙类液体,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烧的火灾;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干粉灭火器适应火灾和使用方法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外挂式储压式的,操作者应一手紧握喷枪、另一手提起储气瓶上的开启提环。如果储气瓶的开启是手轮式的,则向逆时针方向旋开,并旋到最高位置,随即提起灭火器。当干粉喷出后,迅速对准火焰的根部扫射对准火焰的根部扫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内置式储气瓶的或者是储压式的,操作者应先将开启把上的保险销拔下先将开启把上的保险销拔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部,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部灭火。有喷射软管的灭火器或储压式灭火器在使用时,一手应始终压下压把,不能放开,否则会中断喷射。其他灭火方法:2、其他灭火方法:(一)、隔离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是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周围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具体方法有:1、把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2、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以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3、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4、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二)、窒息灭火法2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具体方法是:1、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燃烧物;2、喷洒雾状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3、用水蒸气或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生火灾的容器、设备;4、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5、把不燃的气体或不燃液体(如二氧化碳、氮气、四氯化碳等)喷洒到燃烧物区域内或燃烧物上。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3、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1.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2.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3.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续火势蔓延。4.在失火的楼房内,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5.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进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6.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7.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8.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9.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烟气侵害。4、应急分队组织疏散流程、A、疏散路线:现场指挥应根据现场情况、人流密度、对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