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我国无理访现状及成因初探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政治、经济形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个别群众因为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处理决定不服,动辄到北京越级上访,有的还缠访不止、闹访不休,造成了严重的无理访现象。虽然各级行政、司法机关不断加大控申工作的力度,解决了一大批无理访案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进一步树立了公正执法的新形象,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上访案件中的少数无理访案件,已经成为困扰各级行政、司法机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关键字:和谐社会无理访信访维稳长效机制一、无理访案件的界定无理访,是指信访人依照信访方式提出的问题已经由相关机关按照法律、法规、政策处理完毕,而信访人拒不接受上述处理结果,仍然坚持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反复信访、长期缠访、闹访,坚持无理要求的信访活动。无理访行为在实践中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信访人提出的问题及坚持的信访观点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政策依据,但信访人仍坚持缠访,经劝阻仍不停止的;2.信访人提出的问题及坚持的信访观点没有事实根据,但信访人仍以该事实缠访不止的;3.国家行政机关处理有关争议纠纷时,依照法律规定处理程序已至终结,但信访人仍继续缠访的;4.严重侮辱、打骂信访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机关门前聚众闹事,行为极端的;5.以影响国家机关正常办公秩序的方式信访,故意毁坏办公设施的。二、我国无理访案件的现状1.信访案件包括无理访案件涉及问题集中、范围广泛。我国信访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国有企业改制、劳动及社会保障问题;二是“三农问题”;三是涉法涉诉问题,即涉及不服人民法院裁判及其他司法、行政机关处理的案件。这类信访问题往往涉及陈年积案,长期缠访、闹访多;四是城市拆迁安置问题。主要涉及在城市拆迁中不严格依法办事,补偿和安置不合理;五是群众信访反映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和违法乱纪问题;六是基层机构改革问题;七是环境污染问题;八是部分军转干部要求解决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问题。2.群访现象比例增加,激访现象时有发生。当前,群访现象、集体上访现象在我国信访中占据一定的份额。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信访问题本身涉及集体利益;第二,信访人为了能实现信访目的,在“人多势众”“人多力量大”等观念驱使下,选择集体上访。激访现象,则是指在信访中,因信访目的得不到满足等情况下,信访人借自杀、自残等极端行为以表达信访需求的行为。剖析激访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信访人自己认为走投无路,别无他法,生不如死,故而寻死;第二,受到“人死为大”观念影响,希望自残、自杀方式给信访部门施压,寻求实现自己的信访利益。【2】在无理访案件中,群访、激访之现象大概占76.8%左右。3.极端无理访案件频发。部分信访人已形成严重的心理偏执,有的多次拦截国家领导人的车辆,甚至采取自焚等过激手段向各级党委、政府及行政机关施加压力。比如多起农民“敲诈”政府案;个别群众在网上撒布不当言论诽谤政府案;刑事案件受害人因为不能及时破案而自焚、闹事等等。上述无理访案件在近几年频频出现,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威信,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三、我国无理访案件的成因调查在实践中,无理访案件涉及面很广,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是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会不断突破旧生产关系的限制,并催生新的生产关系。当旧生产关系的利益平衡不断被打破并向新的利益平衡转换的过程中,利益受损者就会为保护自身利益而提出诉求并期望得以解决和满足,因此,信访现象是人们对现实无法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反映,信访现象的存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必然表现,而且必然长期存在。2.根深蒂固的“清官情结”、“信官不信法”“进京告御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无理访现象存在的又一重要原因。自古中国人就有“清官情结”,中国老百姓似乎自古就有“信官不信法”的传统和习惯。看古装戏时,我们总对那些拦轿喊冤或上京告御状者充满同情,也对制造冤案的官吏深恶痛绝。当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往往选择向更高级别的管理者去反映。虽然这种方法在封建体制下常常很难奏效,但是老百姓还是坚持在这条没有路标的路上艰难前行,习惯于“进京告御状”、“找青天”,这样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3.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是主要原因。(1)无理访的法律界定缺失。由于没有无理访案件的法律界定,造成公安机关在查处无理访案件时束手无策(2)无理访案件的标准缺失。由于没有界定无理访标准,各级部门在接访时,没有将信息及时沟通、反馈,造成无法及时有效地确定上访人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无法及时确定上访人反映的情况是有理访、部分有理访还是无理访,特别是没有建立及时高效的反馈渠道,造成上级部门与下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