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技园区生态工业网络之探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环保科技园区生态工业网络之探讨.doc

环保科技园区生态工业网络之探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環保科技園區生態工業網絡之探討TheStudyofEco-IndustrialNetworkin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Park張雲翔1張添晉2Yun-HsiangChang,Tien-ChinChang1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研究生2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1)Graduatestudent,Institute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andManagement,NationalTaipeiUniversityofTechnology1,Sec.3,ChungHsiaoE.Rd.,Taipei,106,Taiwan,ROC.2)AssociateProfessor,Institute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andManagement,NationalTaipeiUniversityofTechnology,1,Sec.3,ChungHsiaoE.Rd.,Taipei,106,Taiwan,ROC.摘要國外生態工業園區之核心觀念為生態工業網路與產業循環共生,不論新與舊之產業園區都應遵守生態系各物種互相密切關聯、物質與能源循環與零廢棄物之生態原則,反觀台灣目前四座環保科技園區在生態工業網絡觀念之落實不足,缺乏產業共生與區域合作之思量。因此,探討生態工業網絡之網絡類型、營運模式、運作機制與營運目標都深具研究價值。生態工業網絡是工業生態學第三層次之應用,屬於區域聯盟之合作關係,第一種模式為環境保護強化型,目的是透過區內共生之合作方式,使園區進駐產業已發展或容易進行產業內部生態化,屬於環境層次之思維;第二種模式為資源回收聚集型,目的是透過區外共生之合作方式,建置區內資源回收體系,屬於資源層次之思維;第三種模式為社會發展活絡型,目的是透過區外聯合共生之合作方式,增加園區與外部合作與共生之機會,屬於社會層次之思維;第四種模式為經濟貿易投資模式,目的是透過區對區共生之合作方式,拓展園區與園區間合作之利益,屬於經濟層次之考量。整體而言,環保科技園區可將生態工業網絡運作機制與營運目標作為發展原則,應用本研究擬定之網絡運作方式為管理工具,以提升園區營運績效。關鍵詞:工業生態學、生態工業園區、環保科技園區、生態工業網絡壹、前言1.1研究緣起與動機環保署參考國外生態工業園區之概念,設立環保科技園區,將廢棄物能源再利用、能源回收、清潔生產技術、環保設備製造及環保技術研發等綠色產業引進園區,結合當地學術資源投入研發工作,同時推動園區周邊相關環保建設與循環型生態城-37-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2005,花蓮鄉發展。大致而言,歐美地區之生態化工業園區大都源自於產業自發行為與經濟利益考量,從事產業間二次資源與能源之鏈結,進而達成資源有效利用與環境妥善管理之目的。然而,台灣環保科技園區乃以既有工業區中或旁邊劃分出使用範圍,進行綠色技術與產品之研發與生產,與國外運作情形不同,國外園區採用專責機構運用政府與產業之資源,對區內外產業提供技術服務與經濟分析,以促成封閉循環系統成員之結合,充分發揮生態工業園區之生態工業網絡運作精神與目的。環保科技園區至今尚無完整之生態工業網絡機制。因此,探討生態工業網絡之營運模式與運作機制都深具研究價值1.2研究方法與目的本研究藉由蒐集與探討工業生態學與生態工業園區相關研究文獻幔铣錾鷳B工業園區常應用之共生網絡型態,經由網絡共生特性之探討,並根據網絡共生比較研究,進行各類型網絡模式分析,並研究生態工業網絡運作機制,結合三重盈餘與資源共生之規劃理念,訂定生態工業網絡營運目標,發展生態工業網絡化之環保科技園區,建立循環型生產體系。下圖1為本文之研究流程。研究背景與內容詳細文獻收集與彙整工業生態學背景分析生態工業網絡理論基礎環保科技園區生態工業網絡模式建構網絡型態與建置類型網絡運作機制環保科技園區生態工業網絡營運目標圖1研究流程貳、環保科技園區背景分析與生態工業網絡理論基礎2.1工業生態學背景分析二十世紀中期為生態學蓬勃發展之年代,面臨之環境議題已經無法侷限於個別之集水區治理議題上,大量開發資源以因應社會發展之步調,相繼伴隨著森林野地等過渡開發使用,雪崩、山崩與洪犯問題不斷產生。而經驗指出,唯有遵循大自然所制訂之法則,才是解決之道。因此,人類開始展開各種利用或遵循生態特質與技-38-環保科技園區生態工業網絡之探討術之研究,最早於1962年H.T.Odum發表一篇名為「人類與生態系統」文章中,提出自組行為(Self-OrganizingActivities)之生態學概念運用於工程中,創立工程生態系統之觀念,首度提及EcologicalEngineering一詞(H.T.Odum,1962【1】)。在亞洲,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