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义(原稿).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讲义(原稿).doc

中医讲义(原稿).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中医饮食保健学的概况定义和内容第一节一、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人,食物正常生命活动、防治疾病医疗与养生相结合包括:(1)中医食养学:正常人体(2)中医食疗学:病体重视养生强调治病《素问·上古天真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平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佟其天平”。[幻灯片1]《备急千金要方》“??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范,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二、中医饮食保健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1)整理与总结历代食养、食疗的理论和经验,完善和发展自身理论体系。(2)研究食物性能的基本理论和知识。(3)明确食物的应用原则。(4)根据中医学养生理论,制订正常人膛各种特殊生理阶段的食养法则和措施。(5)根据中医的辩证施治理论,制订各个病体各种疾病的食疗法则和措施。(6)结合现代营养学、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阐述中医饮食保健学所具有的现代科学性。第二节一、与中医学的关系联系: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相同、火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脏腑经验理论作为基本理论;从整体出发,从宏观着眼,系统地辩证地认识人的生命活动及生理、病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中医学药物——疾病以临床治病为主更注重饮食防病养生中医饮食保健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医包含保健二、与中医药膳学的关系饮食——健康区别:中医饮食保健以食物为主食物作用1中医药膳食物的形式药物作用联系:均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防治疾病、保持健康为目的,以辩证论治为临床应用法则,以中国烹饪方法为手段做成膳食形式。三、与中国烹饪学的关系烹饪的合理与否,在饮食保健中起决定性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医饮食保健促进中国烹饪进一步趋向科学化,中国烹饪的发展又进一步完善了中医饮食保健。第二章第一节中医学概论医药及食的起源《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药物中草本药很多,称中药为“本草”。《周礼·天官》食医疾医疡医医师分有:兽医自由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根”之说《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专著,收载药物365种,其中许多是日常食物,如桂元、大枣、百合等等。“食医”居四医之首,主要是利用饮食生、防病、治病。中医食疗专著,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存最早的食疗专著。(记载有治病作用的食物100条)我国有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治疗法,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孟洗《食疗本草》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几病三分治,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人们对食疗越来越重视,中医食疗前景是广阔的;在过去基础上,运用现代多学科结合的理论与方法,以中医食疗学为核心,进一步与现代营养学、生物化学、中药化学、中国烹饪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以期逐步形成现代型的中国食疗学。第二节与古代哲学思想相联系一、整体观念统一性、整体性中医学的基本特点21.定义: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的完整性的思想2.内容:(1)人们是有机的、统一整体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如:“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内经》“人与天地相应也”如风湿性关节炎——“天气预报”良好的环境——有益于人体健康北方人一对岸说,水土不服,随着时间推移适应。二、辩证论治1.定义辩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担爬ā⑴卸衔持中?质的证(幻灯片3)。例:风(头部:头痛)寒(怕冷、清涕)表(浮脉)证论治: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幻灯3)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例:疏风散寒解表(银2.症、证、病的概念(1)症:指症状,疾病个别表面现象例:苔黄、面红、脉浮数、嗳气(2)证、证候,由症状组成,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3)病:指疾病,是诊断的总称。例:感冒:风寒证:苔薄白、脉浮紧、痰稀薄等风热证:苔薄黄、脉浮数、痰粘稠等3.辨证论治的特点:(1)既要辨证,又要辨病,但又重在辨证。(2)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散)3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因表现的症候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如:感冒:风寒证——散寒解去(生姜红搪茶)风热证——疏风清热(桑菊薄荷饮)胃痛:饮食伤胃——食疗当消食肝气犯胃——舒肝理气和胃丝痛异病同治:不同疾病因具相同症候,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如:阻塞性黄疸——湿热腹泻、大便次数多——湿热第三节论治、都消热利湿中医食疗学特点(幻灯片3)一、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二、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三、以辨证施食为食疗食养原则四、以调理脾胃为主的饮食营养观思考题:1.了解中医饮食保健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了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