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规划——一根撬动职业发展的杠杆经安中学薛淑娜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有这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可以不去研究怎样撬动地球,但我们不能不研究怎样撬动我们的未来。那么什么是撬动我们未来的那根杠杆?当然是职业规划,有了这根杠杆,就相当于我们有了一种态度、一个方向、一种精神、一个理想,从而撬动我们职业的发展。所以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职业规划——一根撬动未来的杠杆”。回眸——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人生的航船驶在生活的海洋之中,风浪是家常便饭。愉快幸福与否,不在于有无风浪,而在于征服风浪能力的强弱。强者幸福、愉快,弱者痛苦、悲哀。——魏书生走进课堂已两个多月了,对课堂教学还是没有感觉。校长(刘校)已经三次走进教室给我做课堂指导了,还给我请来了教办室的老师(秀芝主任)教我怎样确定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怎样研究教材内容,怎样选择课堂习题。我对他们所说的某些专业术语似懂非懂。我听了张老师(秋玲老师)两节课,没听出什么门道,就知道如果我能上出这样的课就应该算是好课吧。…我现在就好像在大雾中行走,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惶惶恐恐地走一步算一步。听说新的课改要开始了,真希望我这名教学新兵能够突起!(《工作随笔》1999年12月)我真的喜欢上课时的那种感觉,当我拿着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信心满满的站在讲台上时,与学生目光相对的一刹那,我的热情便被激发起来,我喜欢看学生在我的层层引导下深入思考的表情;我欣喜与学生因有不同见解迫不及待的“冲”向讲台侵占我的“地盘”充当我的“角色”的“壮举”;享受着和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相融的那种感觉!(《工作随笔》2006年4月)楼道里开门的声音早已响过了,那是隔壁大哥下夜班回家开门的声音,也许很多人现在已经睡熟了,可我还坐在电脑旁。对于课改后的第一节示范课,我想了许久,我试想找一种更好的方法,既要发挥小组合作的实效,又要适合九年级复习课的特点。我用我的思路尝试了两节课,效果都不太理想,一是老师和学生在短时间对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方法还都太适应,也许都需要磨合一个阶段。二是教师对于学案设计和教学方法还没有摸索出一条比较正确的方法,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三是对于新的课堂形式,细节化的处理也许教师还缺乏经验和艺术性。我感觉现在上课就像淌水过河,只能一点点试探着往前进行,很可能在半路上摔倒,然后只能爬起来从头再来。我会在困难中努力前行,给自己加油!(摘于博客2012年2月)这三篇随笔分别代表了我参加工作12年来的三种不同的状态,我把这三种状态总结为“困惑”“成长”和“思索”。十二年间我这名“教学新兵”经历了艰难的探索,从最初课堂概念的建立,到完整课堂教学的设计;从学生学习活动多样化的尝试,到教师和学生课堂角色的定位;从讲学稿精细化的设计,到教材求“异”求“巧”的研究无不记录着我曾走过的痕迹。然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不能永远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课改大潮又一次袭来,我们这些当年的“教学新兵”应该成为新一轮课改的“冲锋战士”,站在新的起点规划自己的未来。自省——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懦夫天天都在重复着自己昨天的言行,因循、守旧,像一层厚厚的土,深深掩埋着他的才能,他只是在这土的下面叹息、抱怨;有作为的人,天天都在塑造着新我,天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熟悉世界,熟悉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魏书生我们常说:不进步就是退步。在工作中我要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而非“懦夫”,所以在未来三年里我决定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认真分析自身现状:(1)思想到位但知识匮乏。能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缺少理论的指导和知识底蕴,有时想静下心来学习,但又克服不了自身的惰性,所以常常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2)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缺乏理性的思考。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给我们创造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如在学校层面组织的教师说、讲课素质大赛、每周一次的课例研讨,再如区教育局组织的外出参观学习和国家级的网络研修学习等等。我也积极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但每次活动过后都好像只是看了、听了就结束了,而对自身积极的影响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学习效果不佳。(3)有刻苦研课的精神,但缺乏创新的思维。每次公开课或常态课我都能做到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但从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性和巧妙性,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思想僵化,课堂缺少生气和灵性。基于以上特点,我将扬利避劣,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给自己定位:博学、多思、做特色型教师。我将以“博学”、“慎思”、“笃行”作为我职业规划的关键词,在学、思、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践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践行篇之“博学”有人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