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期末试卷A试题姓名:专业:学前教育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为什么说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的观察?答: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是有区别的。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观察常常是因为好奇而引起的,没有预先设定的目的。而且由于日常观察是随意发生的,所以也没有计划,因此可能只注意到了现象或行为的某个方面,或某些片断,而错过了另一些互有联系的现象、行为或片断;或者所观察到的事实只是偶发事件或是在特殊背景下的行为,不代表被观察者的典型状况。尽管,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我们能够收集到大量的现象和信息,丰畜我们的经验储备,但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主观性、偶然性和零碎性,并不能说明问题。因此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种专业的观察,是有明确的目的,有计划安排,有严格记录,有一定控制的观察。有目的:对某次观察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获取的资料,由预先明确的决定,并对所要观察的问题或变量作出明确的操作定义。观察目的明确,不仅要明确提出问题,而且要求详细规定所要观察的具体行为。计划性:对观察活动的时间、顺序、过程、对象、仪器、记录方法与表格等都有预先的计划、安排和准备。这些计划安排可以是观察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并增强所获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的记录:记录时,应把对行为的客观描述和对这些欣慰的主观揭示与评价严格地区分开来。在正式的观察研究中,-般要求预先制定好系统的记录表格和详细的行为分类规则及符号系统,以便在观察时可以迅速、准确地记录所要研究的行为,并使得多个观察着同时观察时,可以有统一的记录标准与方式。有一定的控制:区别于随意的观察。观察过程与观察的目的相符,能针对目的进行观察,确保观察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可靠性。2.论述行为主义理论中与儿童行为观察分析较为相关的主要观点;并用具体例子说明其在观察中的适用范围及对你的启示。答:主要观点: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学会的快速行动的结果;习惯是形成的一系列条件反射;强调练习的作用:强化可以塑造儿童的行为;分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适用范围:解释儿童新行为包括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举例:观察者发现蒙蒙在娃娃家有撕拉玩偶的现象,通过对其日常行为的观察,发现他在看动画片中接触到了一些暴力行为:蒙蒙在看动画片中学到了不良行为。启示: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在幼师的职前教育中就应该注重观察记录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当前G省的幼师培养机构中,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大中专院校,都很少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开设,仅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中涉及到少许“观察法”的讲解,且教师们多以讲授理论的方式来进行此内容的授课,使得学生们仅能从理论上粗浅地把握观察法的定义、原则。笔者认为,应注重观察法实际运用经验的获得,让幼师学生多次走进幼儿园,真实开展观察记录,并在记录之后以研讨形式解读观察记录的材料,分析整个观察记录流程,反思观察记录的方法。此外,对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材料的解读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幼师的培养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等课程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等课程呈现出平行线的状态,互不相交,导致很多学生即使观察到有价值的现象,也不能从理论上给予提升。因而,在幼师的培养中,授课教师们应形成学术共同体,在教学内容上相通、衔接,以助学生在尚未出校门之前就具备儿童行为观察的能力。幼儿园教师们对观察记录工作的认识与幼儿园这项工作的开展方式、重视程度是紧密相关的。当幼儿园仅把对儿童的行为观察记录作为一项工作任务,简化到只是监督管理这一层面时,必然让幼儿园教师们感受到观察记录是虚设的、没有价值的、浪费时间的。因而,幼儿园应创设合理运用教师观察记录材料的平台。那这些观察记录的材料可以如何运用呢?卡洛琳・爱德华兹等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和朱家雄等的《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两本书可以给予我们较多的启示。第一,观察记录的材料可以通过教研研讨的形式,帮助教师研究儿童、了解儿童、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幼儿教育实践风靡世界,而其在幼教领域最特别的贡献就是“记录的运用”,在瑞吉欧,教师一直注意观察、收集和记录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实例,教师也经常聚集在一起,对关于儿童学习的记录进行深入的讨论。这时,观察记录的材料不是强制性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教师自发、自愿使用的教研方式,观察记录的材料可以让教师看到幼儿的行为,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是研究儿童的过程。同时,教师在研究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