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什么时候跳槽最合适.docx
上传人:是向****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职场什么时候跳槽最合适.docx

职场什么时候跳槽最合适.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职场什么时候跳槽最合适职场什么时候跳槽最合适有的人认为,如果你真的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就应该离开。这是你的生活,你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规则生活,其他人的规则与你无关。那么职场什么时候跳槽最合适呢?看看小编整理的职场跳槽的时机介绍吧。职场跳槽的时机1、八个月跳槽最糟糕一份工作如果不满8个月就辞职跳槽,这是很糟糕的,除非你能找出非常客观的理由,比如公司大规模的裁员行为或工厂倒闭。无论是HR还是猎头,对应聘者非常看重的一点便是“忠诚度”,因为一个企业不希望辛辛苦苦培养的员工到头来却为别人做了嫁衣。一个人如果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年限低于2年往往会被看作“不够忠诚”,不到1年,便被视为“稳定性差”。8个月内就跳槽,这在HR眼里,或许表明你没有通过6个月的评估或第一个绩效周期。迈克尔建议,你最好在履历中省略这份工作,将任何成就算入自由职业部分。有些东西太糟糕了,只能被抛弃,其中就包括低于8个月的工作。2、18个月,是公认的下限工作了至少18个月才考虑跳槽,这是社会公认的下限。这意味着你至少安然度过了一个评估周期。通常而言,绩效评估是按年进行的,而且公司只会对工作满6个月的员工进行评估。而这正是18个月这个数字的由来。迈克尔表示,短期工作不能太多,如果你在一份工作中“被诱骗”,工作仅8个月就离职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有5份工作均是如此,这似乎就是你的问题了。除非这份工作非常糟糕,否则你应该至少将这份工作做满18个月,跨越2个日历年。虽然我们不喜欢这些规则,不过许多公司非常不待见前一份工作只干了6至17个月的员工,这是现实。3、48个月,是最好的选择在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下,2年好于18个月,3年好于2年,4年好于3年。3年正是大多数正规企业第一次签合同的期限,如果被公司认可,那么接下来将会是合同续签。工作满4年了,你可以得到在那里工作的“全部学分”,除非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你表现不佳或停滞不前。如果你有幸在第四或者第五年被内部提拔,那么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如果到了第四、五年,成绩突出却没有得到更高的职位或者薪水,那么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跳槽。因为眼下的环境已经成了瓶颈,而且个人的求胜欲望和上进心处于高点,此时跳槽不仅可以得到更高的职位和待遇,也可以继续延续个人的求胜欲望。4、72个月没升迁,赶紧跳工作72个月了,此时,如果你没有得到升职或更好的项目,这份工作将开始给你带来伤害。但是,如果你能不断获得升迁,这份工作可以做多长时间呢?答案是——没有上限。一个人在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第一年往往是“打酱油”的熟悉过程;第二年才可能慢慢进入角色,真正融入企业文化;经过前两年的积累,到了第三年才真正出成绩,当然这也是职位和薪资提高的关键时期。工作满四年,除去入职后的第一年,其他三年没有起伏,或者有平级调动,这种情形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6年之后依旧没有明显的升职记录,这就会让人觉得你胸无大志,虽然你还不至于糟糕到连工作都保不住的程度,但你也只能算是平庸之辈。在同一个公司同一个职位上,一旦错过了3~5年的跳槽黄金期,员工对安逸的需求大于上进求胜的欲望,随着年龄的增大、家庭琐事的负担,人的惰性将越来越束缚内心,最终沦为朝九晚五混日子的上班族。职场跳槽的忌讳机会主义一切不谈薪酬的跳槽都是耍流氓,但如果眼里只有利益,就会沦为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什么是机会主义者?为达目标不择手段,藐视一切原则,或者说唯一的原则就是成王败寇。这种人最可悲,为一丁点蝇头小利也会跟风而去;这种人也最可怕,极易做杀鸡取卵之事。2011年正值团购模式兴起时,我结识了一位优秀的市场营销老手。当时团购网站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拉手网、24券、窝窝团都急需大量专业人才。这位朋友的手机几乎也要被猎头打爆,开出的薪资极其诱人,甚至夸张到翻倍的程度。亲友多次正面侧面怂恿他入行,他都无动于衷。结果短短半年后,行业泡沫破裂,一夜之间上千家团购网站割韭菜一样齐刷刷倒闭,存活下来的不足五家。再看他,仍然不疾不徐,在团购网站掀起的大风浪中,片衣不湿。精准的行业预测能力,确实需要丰富的阅历做支撑,但对普通人来说,一个行业前景如何,也并非无迹可寻。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别跟风。就像淘金热,当所有人跟风涌入,结果很可能是集体铩羽而归,一粒真金淘不到。很多人不知道,所谓的跟“风”,在多数情况下,是风险的风。缺乏信息分析能力前几年春招时,我结识了一位直系学弟,他的求职策略足以让身在招聘行业的我称绝:首先,利用网络刻意搜索公司的负面消息,判断其是否可信;其次,去招聘网站查看离职员工对公司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