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你有“网络依赖症”吗?信息化时代,教师、学生借助海量的网络资源已经习以为常,但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很容易形成“网络依赖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以前在学生时代的高强度训练,对于写教案,我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回想当初教师招聘考试的时候,撰写教案,我的教案分是几个进入面试的“高手”们之中的最高分!在备课间,除了仔细阅读文本,没有教学参考书,只能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去写。可是,当时我没有感到任何的阻碍,写的十分顺手。一晃眼,我已经在教师的岗位上待了两年,时间长了,写得多了,慢慢觉得吃力,便借用网络资源,我逐渐患上了“网络依赖症”。现在备课,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网看看相关的教案,一般是下载几篇同课文教案,以作对比,从中提取有用的部分,再顺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加以组织充实,这样就形成了一篇新的教案。不得不承认,我对文本的钻研少了,遗失了当初的那颗“赤子之心”。其实,作为教师,备课的形式不是重点,是否真备课才是重点,不被海量的信息淹没而迷失方向,即便没有网络也能进行正常的教学设计,防止患上“网络依赖症”,这才是时下所有学校包括教师应该面对的问题。网络资源丰富、使用便捷,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合理地使用它,而不过分依赖它,显得尤为关键:对于刻苦钻研的老师,它是“如虎添翼”;对于懒惰懈怠的老师,它是“慢性毒药”……不仅是老师,就连部分学生也是“网络依赖症”患者。比如说,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就会发现几篇类似的作文,跟某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十分相似,名字叫《他们》,连题目也是一样……发现这一现象,我没有直接点名批评,而是旁敲侧击,鼓励大家多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个人特色,时间一长,这样的“双胞胎”、“多胞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学生的作文本上了。人们常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同样的,在学生身上,我们也会时常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所谓“教学相长”。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要加大力度,教师之间互相监督,教师本身也要时常自我反省,否则长此以往,专业能力丧失,愧为人师!让我们跟“网络依赖症”说“拜拜”,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辩证思考网络力量,拒绝“网络依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