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及现代电视传媒的对策.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及现代电视传媒的对策.doc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及现代电视传媒的对策.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海峡人才网www.591rc.comied在网络传播迅速扩张的今天,传统媒体所面对的最大冲击与挑战就是来自于“互联网络”。传统的优势媒体电视有必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以挽回即将失去的优势。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扩大覆盖面,实现双向交流传播。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从而引发了新的信息传播革命,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成为继出版、报刊、广播、影视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根据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新媒体的普及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挤压了人们接触传统电视的时间,促使电视观众群体的特征和质量发生变化。不少技术先哲预言,传统电视将随着网络的发展走向消亡。那么,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应如何面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呢?挑战巨大,优势尚存网络要真正解决海量传输的瓶颈,在视听达到与电视相似的水平,还要经过很长的一段发展过程。虽然,传统的优势媒体受到了新兴媒体的极大冲击,但它的优势依然存在。1.电视传媒具有网络媒体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媒介发展史来看,一般情况下传统媒体同新兴媒体的竞争中,即使处在很不利的地位,也不会轻易退出社会舞台。从受众接受规律来看,权威性是人们选择新闻渠道的首要因素。受众选择媒介是由媒介的权威性与受众接收时费力程度之比决定的。电视长期形成的公信力,正是电视的优势和网络的不足之所在,对于新生的网络媒体而言,要挤入传统媒体的市场甚至取代,也不会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反会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决出胜负。电视传媒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从品牌效应、信息渠道、专业队伍等关键要素对比,网络媒体在实质内容上尚不能对电视媒体构成威胁。从技术层面而言,当前网络媒体还不能传输和电视同级别的影像数据,这直接决定了网络的可视性无法与电视相比。电视传媒具有编辑过滤机制,而网络新闻的这一机制不完善,甚至缺失,从内容的权威性方面看,电视传媒播发新闻都要求在精确性和公开性上受到审查,而网络信息在传播之前,很难做到信息的全面审核,网上发布的新闻以及观点评论具有广泛性,但是深度不够,权威性明显不足,特别是新闻评论性栏目这种专业程度很高的节目,短时期内,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很难与电视媒体相提并论,甚至短时期内独立完成也存在很大难度。2.当代的电视传播技术优于网络技术在硬件方面,网络带宽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神速,但是从技术层面,现在的服务器及存储设备根本不可能满足用户的访问需要,对于那些热衷于收看现场直播的观众而言,如果大量用户利用网络媒体同时集中收看,势必造成网络的大堵车,网络会一度处于缓冲状态,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因此很难做到实时收看节目。网络媒体的视、音频技术还不完善,虽然可以提供给受众影像和声音信息,但质量上无法与电视相比,电视媒体可以为观众实现真正高质量的视听享受,网络媒体很难做到。电视和网络实质上都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它们都承载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信息样式,电视剧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从受众的观看模式而言,电脑显示屏的观看效果难以与电视的观看效果相抗衡,除了更好的视觉效果之外,相比电脑,电视媒体更适合于家庭或几个人同时收看,受众更习惯于通过电视来观看电视剧;从受众接受的程度来看,从网络获取信息远比从电视获取信息所要掌握的技术要复杂的多。另一方面,电视自身也有告诉发展,特别是在各种数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后,数字电视庞大的数据资料库可以让观众在满足高清晰度的观看音效基础上,在适宜的时间任意选择节目,这也增强了电视的竞争力。从而,网络媒体在影音传输技术方面还远远不能与电视相比,人们已形成的习惯成为电视的基本受众群。调整方向,积极应对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式,时效性、互动性、广泛性是网络媒体的突出特点。分析认为,对于国内情况而言,一段时间内,网络媒介的异军突起并不会对电视媒体造成实质上的威胁,面对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优势的电视,理应调整方向,积极应对。1.加强直播,增强时效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传播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在挑战与应战的撞击过程中,直播这一形式,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一睹为快”的现场感和忠实记录现场的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