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林隧道技术交底书.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斑竹林隧道技术交底书.docx

斑竹林隧道技术交底书.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斑竹林隧道分包开挖作业队:现就斑竹林隧道“开挖”施工技术交底如下,请遵照执行。一、围岩稳定性说明及开挖的基本原则(一)隧道穿越地层条件及隧道横断面尺寸1、工程概况1.1项目简介斑竹林隧道位于XX市巴南区石龙镇大兴村斑竹岭社,地理坐标:X=38600~38850m;Y=392400~392700m,场地无公路相连,进口距离石龙镇至大兴碎石公路约1公里,交通不便,出口距石龙镇至大兴碎石公路约200m,交通方便。斑竹林隧道的形式为分离式,其中隧道左线和右线全长分别为121米和186米。1.2技术标准(1设计行车速度:100Km/h(2设计交通量:2008年:10546辆/日2015年:23014辆/日2027年:45170辆/日(3)隧道建筑限界限界净高:5.0m(4)行驶方向:单向行驶。(4)设计荷载汽车一超20级,挂车-120级(6)隧道内卫生标准:A、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300ppmB、烟尘允许浓度:正常营运时为0.0065m-1;当烟雾浓度达到0.012m-1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维修时,1.3工程建设条件1.3.1水文与气象隧道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东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在~℃之间;最热月份为每年的7~8月,气温~℃;最凉出现在1月,气温~℃;日极端最高气温℃(1951年8月15日);日极端最低气温℃(1975年12月15日);常年云雾多,年雾平均为67.8天,最多达148天(195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1%,绝对湿度~18.2毫巴。年平均风速为,年最大风速为15.00m/s(ESE)。多年平均降雨量~,年最大降雨量,年最小降雨量。降水多集中于每年的5~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蒸发强度~。降水多集中于每年的5~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蒸发强度~,夏季6~8月的蒸发强度占全年蒸发强度的~46.4%。隧址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地表水系主要由拟建隧道进、出洞口附近的稻田、水池为主,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1.3.2地形地貌隧道轴线通过段高程在~623.00m之间,相对高差,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貌上属于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隧道进洞口段为一狭窄沟谷,地形坡角约20~50°左右,地面高程约为~,相对高差为,倾向近正东方向;斜坡植被较发育,部分地段被开垦为旱田。隧道出洞口段为两沟谷交汇处,地形较缓,坡角约0~20°,地面高程约为~,相对高差为,倾向近正西方向;斜坡植被较发育,部分地段被开垦为旱田。1.3.3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地抗震设防烈度6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场地土为坚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Ⅰ类,为建筑抗震一般场地,设计特征周期。区内近年来未发生过破坏性的地震。1.3.4工程地质隧道区地质构造单元上位于川黔南北构造带丰盛场背斜西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产状为:265°∠58°,隧道区域内未发现断层。隧道区节理裂隙发育受岩性、构造影响,构造裂隙较发育。要发育有二组裂隙:①组裂隙290~310°∠70~84°,微张,内充填粘性土,裂隙间距为1.00~3.00m,延伸5.00~8.00m,为构造裂隙。②组裂隙,产状为235~265°∠80~85°,微张,内充填粘性土,裂隙间距为1.20~3.50m,延伸2.00~3.00m,为构造裂隙。1.3.5水文地质.1含水岩组及富水特征隧道区地下水类型按含水介质可分为松散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1.3.5.2松散土层孔隙水隧道横穿斑竹岭,场地相对高差约为50.00m,地形起伏较大,当大气降水时,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处排泄,最终汇入冲沟内,场地土层薄,以低液限粘土为主,结构呈硬塑状,透水性和富水性均较差,不利于地表水下渗,第四系松散孔隙水水位埋深浅,大致与附近地表水体水位一致,地表水系亦是第四系土层孔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主要以地表蒸发、渗入基岩裂隙的方式排泄,或向场地中的低洼处径流排泄。基岩风化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以砂岩层面裂隙水为主;其次为砂岩与泥岩层的接触带,特别是上层为砂岩,下层为泥岩的岩性组合地带,发育有裂隙水,无统一水位;该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厚~巨厚层状砂岩层中,为相对的含水层。泥岩层裂隙不发育,仅局部发育有不规则裂隙,透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各砂岩层与泥岩层相间产出,相互隔离,泥岩层将砂岩层分隔为相对独立的含水单元。在基岩露头地段接受大气降雨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在第四系土层覆盖的地段接受松散土层的下渗补给,径流排泄方式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迅速向地势低洼处径流排泄,隧址区无泉水出露。地下水水质类型及其腐蚀性地下水水质类型为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