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科学 学科优秀课《雨下得有多大》.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 科学 学科优秀课《雨下得有多大》.docx

小学科学学科优秀课《雨下得有多大》.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学科优秀课《雨下得有多大》XXX年小学科学学科优秀课教师姓名:XXX单位:XXX课题:《雨下得有多大》教科书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上册“关心天气”单元的第3课。本课将引导学生研究天气的一种重要现象——下雨,并制作和应用雨量器。本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讨论、制作、测量,学会浅显地看云识天气,制作简单的雨量器,会用雨量器进行观测,收集有关数据,并能对所得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从而得出某些结论。达到课程标准关于“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中的要求。在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对云和雨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他们经常经历刮风下雨的天气。他们带着对雨的不同认识,带着对雨的不同问题来到班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对下雨时的情景有较为鲜明的印象。再者,通过本单元前两课《谁最关心天气》、《测气温》的学习,学生对描述天气的几个方面已有了一定了解,对气象工作者是如何工作的也有所了解,并能有意识地使用测量工具来收集一些数据,这为本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也为后面的《观察与测量》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对自然现象“雨”并不陌生,甚至有的孩子还在雨中嬉戏玩耍过,但是对科学探究中的“雨”恐怕就知之甚少了!以生活经验引领探究过程,以动手操作带动学习兴趣,会更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1.知道是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2.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3.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4.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教具准备:塑料瓶、喷壶、水、抹布教学重难点: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能划分雨量的等级。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你们知道那些和雨有关的词语呢?还知道有关雨的古诗吗?(如《春夜喜雨》、《春晓》《清明》等)3、根据词语能判断雨的大小吗?根据诗句能判断雨的大小吗?4、生活中你怎么判断雨下得有多大?(听雨声大小、屋檐滴水的大小、看叶子下垂的程度、看水花的大小。)5、大家想的这些方法很科学、很准确吗?6、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雨下得到底有多大呢?(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认识雨量1、谈话: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降雨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2、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雨量:毫米)3、谈话:我们知道了雨的大小用雨量表示,雨量是多少可以用毫米表示,那么雨量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4、接着出示雨量器:它是专门用来测量雨量的仪器,科学家把这个仪器叫做雨量器。5、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组成的结构图。给学生介绍。三、探究雨量器的制作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应该用雨量器来测量雨量。那么我们就来自己制作一个雨量器吧。2、首先要准备些什么材料呢?按怎样的步骤制作雨量器,需要注意些什么?3、在同学们制作之前老师为大家展示几种简易的雨量器希望能对大家一会儿的制作有所帮助。4、播放制作雨量器的步骤(强调安全及制作的细节)5、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6、展示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7、今天我们亲手制作了一个雨量器,你想用这雨量器做什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用雨量器来测雨吧!四、雨量器的使用1、怎样使用雨量器?该注意些什么?2、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量雨,行吗?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有没有关系?3、容器摆放的位置不同会影响降雨量吗?(屋檐下可能会挡到雨水进入容器,还有当雨量太大时,打在水泥地上激起的水花,可能会溅入容器内,影响雨量的测量,所以摆在空旷的草地上搜集到的降雨量较准确。)4、测降雨量时应从哪儿开始读数?怎样读出雨量的大小?5、我们平时所了解的天气预报又是怎样来界定雨的大小的呢?小雨:指24小时内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可淋湿衣服,泥土地面全湿,但无积水。中雨:指24小时内雨量在10~25毫米之间,可听到雨声,低洼地有少量积水。大雨:指24小时内雨量在25~50毫米之间,雨声激烈,在排水不良的地方积水不退,水沟流水很快。五、降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降雨与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六、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降雨的很多知识,知道了每种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两方面,我们应该合理的利用降雨的优点为我们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降低、遏制降雨的灾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学生的自我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观察、猜测—制作雨量器—讨论研究方法—测量记录—实际应用。教学中遵循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学习的目的性、注意力稳定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谜语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制作雨量器之前,让学生对雨的大小进行描述,这一环节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