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离障碍医学知识宣讲重点难点精神病学(第8版)精神病学(第8版)精神病学(第8版)精神病学(第8版)1.多青年期起病,常急性起病,症状复杂多样;但就同一患者而言,症状相对单一,反复发作症状相对重复;2.起病与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直接的压力、刺激、他人暗示或自我暗示又发,反复发作者可通过回忆、联想、面临相似处境等方式诱发;3.部分患者具有表演型人格特征,或可诊断表演型人格障碍;4.患者对疾病常常缺乏自知力,不主动求治,对症状“泰然漠视”,更关注他人对其疾病的态度,有“继发获益”的可能;5.共病现象突出,常常与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酒依赖等共病。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dissociativeneurologicalsymptomdisorder)既往称为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dissociativemotorandsensorydisorders)。精神病学(第8版)精神病学(第8版)精神病学(第8版)精神病学(第8版)精神病学(第8版)(一)诊断原则(二)鉴别诊断2.心理治疗暗示治疗:①觉醒时暗示(直接暗示):向患者说明检查结果后,用简短、明确的语言向患者解释他的疾病是一种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通过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激发患者对治疗结局产生期望和信心。然后在觉醒状态下,通过语言暗示,或配合适当理疗、针刺或按摩,鼓励运用其存在并不断改善的功能。2.心理治疗暗示治疗:②催眠暗示:治疗开始前先进行催眠感受性检验,患者具有一定催眠感受性,可选用语言催眠,在患者进入催眠状态下进行暗示治疗;如果患者催眠感受性不强,或医生对语言催眠缺乏经验,则可选用2.5%硫喷妥钠或5%~10%阿米妥钠0.5g,溶于20ml注射用水中,缓慢静脉注射,使患者进入半睡眠状态,可进行暗示治疗。分离性遗忘分离性遗忘(dissociativeamnesia)特征: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内容广泛,可包括个人身份,通常是创伤性的或应激性的事件,与普通遗忘特征不一致。这些遗忘不是由精神活性物质或神经系统及其他疾病的直接生理作用导致。通常经历了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巨大打击,患者体验了无法忍受的羞辱、内疚、失望、愤怒和绝望。而这些通常是由于经历无法接受残暴行为,如强奸、自杀或暴力打击。某些患者则经历了信任遭到背叛。精神病学(第8版)(一)诊断要点(二)鉴别诊断(二)鉴别诊断1.心理治疗(1)认知治疗:由于有创伤基础上的认知扭曲的特点,因此纠正认知扭曲,特别是认识到既往创伤的意义,唤起回忆可能就开始了。(2)催眠治疗:催眠可以控制、调节症状的强度,便于控制唤回分离性的记忆,给患者提供支持和自我的强化,最终促进分离性记忆的整合。(3)集体心理治疗:通过短期或长期的集体心理治疗,患者可能会恢复他们已经遗忘的记忆,然后重新建构整合分离的记忆。常有助于PTSD和童年遭受虐待的患者。人格-现实解体障碍人格-现实解体障碍(depersonalization-derealizationdisorder):持续或反复体验人格解体和(或)现实解体。人格解体:患者感受到完整的自我有分离的体验,即体验到自我的整体性分离,如躯体的完整性、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分离等,或感到自己就像一个旁观者从外部来审视自我。现实解体:感知的环境知觉出现分离的体验,仿佛自己是一个外部的观察者,在观察自我周围的环境,或对现实的感知有不真实感、朦胧感,恍若隔世。精神病学(第8版)(一)诊断原则(二)鉴别诊断1.心理治疗(1)认知治疗(2)催眠治疗(3)支持心理治疗(4)精神分析治疗分离性身份障碍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既往被称作多重人格障碍。特点:患者身上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每一种都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自我体验,有独特的与自身、他人和世界的关系模式。精神病学(第8版)(一)诊断原则(二)鉴别诊断1.心理治疗(1)认知治疗:成功的认知干预应该是帮助他们逐渐认识到分离的部分,并逐渐整合,相反改变太快可能导致另外的烦躁不安。(2)催眠治疗:减轻闪回、分离性幻觉和附体体验等症状,去除隔离他们情感和记忆的心理屏障。(3)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有效地应对患者的分离性身份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四、治疗分离障碍是一组病因未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某些临床类型和类别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的疾病,随着ICD-11诊断标准的问世,首先将概念修订为分离障碍。其次,根据ICD-11目前分离障碍主要包括: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分离性遗忘,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恍惚障碍,附体性恍惚障碍,复杂分离性侵入障碍及其他特定或未特定的分离障碍,对既往的一些临床表现进行了新的归类,掌握这些疾病的共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