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药学课程系统革新研究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中医药人才。我校药学院中药学专业为了培养既熟悉传统中医药理论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能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传统中药,创新能力强,符合中药现代化要求的中药学高级专门人才,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原则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现代中药学不同于传统中药学,因此中药学专业课程开设需要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现代中药发展需要的高等人才。2010-06,学校对2006年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对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课程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是:加强基础理论,优化课程结构,拓宽知识口径,增设个性课程,构建专业方向模块,重视实验教学。2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内容新的课程体系实现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统一。通识教育是鼓励本科生在宽口径、厚基础的积累上找到更多通往成功的可能性,而专业学习可以更快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成功方向,个性教育则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2.1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通识教育的内容与选修课制度相结合,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利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新的课程体系中,除了在大学一、二年级安排大学公共英语外,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如“中药化学”“药物分析学”,教师采用英语、或英汉双语教学,以保持英语教学的连贯性,学生在不同阶段都学习和应用英语,大大提高其英语水平。二是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受过计算机基础的教育,因此把原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整合为“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在选修课中推荐学生学习多媒体图形制作技术、中医药标准化概论、数据库系统理论、中药文献检索等课程,以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对药学研究的重要性、提高获取专业资料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三是其他通识类课程。中药学专业的通识课程更多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如: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经济与社会类、沟通与领导类、科学与研究类等课程,每类课程均规定了必需的学分,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人爱好可在全校的课程平台上选择各类课程,以拓宽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架构。2.2专业教育2.2.1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现现代中药研究的特点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中药”,而应该具有较扎实的现代药学知识基础,在教学阶段就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接触中药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特色,从2006年开始我们不断改革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2010年重新修订教学计划,重点是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改造、提升。具体如下:合并相关性较强的课程,“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合并为“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中医学概论”“中医诊断学”和“方剂学”三门合并为“中医学基础”;改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把“分析化学”调整为“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增设有现代中药研究特色的课程,如“有机化合物波普解析”“分子生物学”和“中药新药开发概论”。2.2.2改革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中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应该体现本学科发展的变化。例如,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中药炮制的很多方法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中药炮制作为制剂前中药材的处理过程,有些内容可并入药剂学,因此我们进行了“中药鉴定学”“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等中药学专业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拓展和整合教学内容,增加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删减陈旧和与其他学科重复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缩减中药学专业的总学时,由原来的2800学时减为2700学时,给学生以学习自主权,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必备的条件;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原来较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PBL教学、CAI课件电化教学、专题讲座、案例教学、读书报告、课堂讲座等多形式、多手段教学,开展多课堂教学,把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到学生自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去,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开设半开放科研参与型综合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分析化学”“药剂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中均开展以开设综合性实验为中心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