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烟台市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统计一、鲁东大学鲁东大学是一所以文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2012年,成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学校现拥有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食用菌技术等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分子设计与材料合成、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应用生物技术、信息物理融合与智能控制等4个山东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实验室,英语语言文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区域经济学等7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拥有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山东省环渤海发展研究基地、中华文化传统与中国现代思想研究基地、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基地等4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校现设有21个学院,有1个博士点、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共计77个科学学位硕士招生专业;在校生28600余人,其中各类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普通本专科生26500余人、外国留学生800余人。目前拥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4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聘有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客座教授。联系人:杨明电话:6693585邮箱:Ldyangming@126.com需求信息需求岗位需求人数需求专业学历要求职称要求提供待遇高校教师1管理学博士正高职称高层次人才按照层次享受安家费5—50万元,购房补助款15—1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科20—200万元、人文社科8—50万元。各类人才可根据房源情况按优惠政策购买学校住房。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享受安家费2万元,购房补助款8万元,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科5万元、人文社科3万元,并按规定享受博士津贴。高校教师1经济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法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社会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教育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心理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体育学博士正高职称高层次人才按照层次享受安家费5—50万元,购房补助款15—1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科20—200万元、人文社科8—50万元。各类人才可根据房源情况按优惠政策购买学校住房。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享受安家费2万元,购房补助款8万元,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科5万元、人文社科3万元,并按规定享受博士津贴。高校教师1外国语言文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新闻传播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艺术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数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物理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化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地理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生物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力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机械工程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材料科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电气工程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土木工程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交通运输工程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食品科学博士正高职称高校教师1园艺学博士正高职称二、烟台大学烟台大学位于烟台市莱山区,东临黄海,西依青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烟台大学创建于1984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特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选派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来校援建,把支援烟大纳入长期工作计划。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定期研究指导烟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改革发展,使烟台大学有一个较高的办学起点和高水平的发展。学校设有22个院(部),46个研究院所,5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济、管理、教育、艺术10个学科门类。学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目前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8万人(含国防生358人),本科生源跨全国31个省(市、区)。另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和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近6000人。学校拥有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83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5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75人,占专任教师的32%。硕士学位人员541人,占专任教师的46%。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的78%。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首届全国百名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1人,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