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doc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作者:宿州市立医院---邵全安【摘要】目的:介绍微创接骨板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5例。术后不辅以其它外固定第2天即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5例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伤口一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0周。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6。结论:微创接骨板固定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固定术内经皮插入接骨板胫骨平台骨折是膝部常见骨折约占全部骨折1﹪往往是高能量损伤所致,不仅使胫骨平台关节面严重粉碎累及干骺端甚至骨干而且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易发生骨不连、皮肤切口坏死、感染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003年3月~2006年8月,我科采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作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1~43岁。骨折按Schaezker[1]分类方法分型:Ⅰ型7例,Ⅱ型8例,Ⅲ型11例,Ⅳ型5例,Ⅴ型2例,Ⅵ型1例。开放型骨折5例其中Gustilo分型Ⅰ型3例Ⅱ型2例胫骨中段2例胫骨远端3例。1.2手术方法仰卧位,患肢大腿根部安放空气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使用膝枕,保持患肢屈髋25°~35°、屈膝30°~45°。采用胫骨内/外侧平台的斜切口(一般5~10cm),显露塌陷胫骨平台内/外侧,通过半月板下入路暴露关节面,通过“骨折窗”用骨刀撬起塌陷关节面恢复关节面解剖必要时可植骨。克氏针临时固定,恢复关节面解剖,然后牵引复位,对于干骺端及胫骨干骨折不作直接显露通过钢板对骨折断端直接贴附挤压,螺钉的牵引作用能达到一定的间接复位效果。C臂机透视确认关节面复位良好、胫骨角在80°~100°之间、胫骨平台角7°~14°,通过内侧皮下或外侧肌群下建立隧道后经皮插入接骨板。用较长(9-15孔)高尔夫钢板(GOLF-Plate)由内/外侧切口插入通过内侧皮下或外侧肌群下插至骨折远端通过皮外放置相同型号、长度的钢板作为模板,经相对应孔做小切口,钻孔、拧钉。固定完成后检查关节稳定性及患肢长度轴线有无异常。术中拍片了解骨折复位及力线情况。常规放置负压引流。1.3术后处理患肢弹力绷带包扎,抬高患肢,术后均无须任何的外固定或制动。术后第2天开始膝、踝关节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术后6~8周摄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开始扶拐部分负重活动。1.4随访及评估15例均得到随访,观察皮肤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时间等,并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2]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定。2.结果随访15例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切口一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0周。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可1例。3.讨论3.1背景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手术主要强调骨折固定的稳定性骨的生物学因素常被忽视。通常手术切口大、暴露广泛、骨折端血供破坏严重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皮肤容易感染、坏死。随着AO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由坚强内固定逐渐发展为生物学固定(即BO理念)。强调恢复邻近关节的解剖关系,对于骨干骨折要求维持长度、防止旋转和成角,尽可能保护软组织的血运,又求得适当稳定的固定。在此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Krettek等[3]提出MIPO技术(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synthesis,即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采用骨折髓外接骨板作为内支架,避免了直接暴露骨折部位,保留骨折周围的成骨性组织,促进骨折愈合。在骨折远近端作小切口从皮下或肌下插入接骨板固定于远近端相当于桥接钢板由于跨过骨折部位的接钢板相对较长,螺钉固定的密集程度较低,与接骨板接触未被螺钉穿过的骨干相对较长因而每单位面积上分配的应力相应减少同样接骨板每单位面积应力也相应减少这也避免了接骨板应力集中MlPO技术达到的是一种弹性固定骨折块间一定程度的微动促进了骨折的愈合。据Farouk[4]尸检发现,MIPO不对穿支、营养动脉产生危害而传统手术造成的损害高达86。3.2经皮间接复位技术间接复位理论的出现明显促进了生物学内固定的发展使微创手术真正成为可能。正如Mast[5]等所倡导的应用牵引床手法整复钢板的挤、拉等措施使大的骨折块复位充分利用周围完整的软组织夹板作用将其他碎骨块基本复位。具体措施有:术前有效的牵引使骨折达到初步的复位又有利于消肿,为手术中骨折复位打下基础术中在C形臂下维持牵引并纠正成角及侧方移位困难时可采用克氏钉撬拔或经皮点状复位钳协助复位,并维持初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