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化学与环境保护》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对于环境问题,在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中均较多的涉及,而在初中化学教材中也备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本节课便是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对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总结。本节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借助许多图片及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利用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作出判断与解释,体会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并富有责任心的生活态度。二、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⒈了解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来源、危害与防治。2、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2、在合作活动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对社会事物的关注和敏锐的观察力。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来源、危害与防治。难点:①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②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化学意识的形成。四、教法与学法的确定针对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标要求,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指导法、观察法等。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提高分析及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并提高环保意识。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两项活动:1、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2、调查发生在身边的破坏环境或保护环境的事例。(二)新课教学结合教材结构清晰的特点,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我把本课设计成了“环保科普展”,将各子目教学内容由图片展示、资料展示、视频播放及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融入每个展厅。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如诗如画的风景图片和环境恶化后的图片对比来吸引学生眼球,提出问题:什么原因造成“风景如画”变成了“如此可怕”?由学生思考回答,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第一展厅:保护生命之源——情境再现,夯实基础首先进入第一展厅。展示节水标志,引导学生分析其意义。再通过一个小小的切苹果的游戏认识地球可用淡水量的稀少,以此体验不到1%这个数据,增强趣味性和直观性。然后请学生展示对水污染调查的情况,进一步了解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资料展示水源污染的危害。再现污水处理厂及治理后的小清河、大明湖、我县某中学的污水处理的图片,说明社会对水源问题的重视。为了明确污水处理的常用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废水中酸性物质的去除。通过这个实验,认识常用中和法治理污水,在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巩固了酸的通性这一知识点。了解了水源的污染与保护,然后带领学生进入第二展厅。第二展厅:还人类洁净的空气——分析实质,突出重点这一展厅我设计了两个版块活动。第一板块:“我是小小空气监测员”。以伦敦烟雾事件及今春济南雾霾事件等资料为背景,选空气质量报告为材料,并就此提出三个问题。从比较典型的或学生熟悉的的材料入手,以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做好铺垫。第二板块:“酸雨小传”。为了使知识层次清晰,分别针对于酸雨的成因、危害、防治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通过这三个活动突破教学难点。活动①:探究酸雨成因,充分利用教材插图结合实际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的了解酸雨的成因。再进行探究实验: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检测酸的生成。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还使学生明确反应原理,注意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同时对该实验的废气处理,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活动②:学生展示课前探究成果:模拟酸雨对豆芽发芽率的影响。并播放有关酸雨危害的视频;分析酸雨对大理石及金属危害的原理,使学生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活动③引导学生讨论:为了减少矿物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在燃料和汽车制造技术方面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第三展厅:与自然和谐相处——引导探究,突破难点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讨论与分析,自然而然进入下一个主题:与自然和谐相处。引导同学们分析环境污染的过程及防治污染的措施,引导学生分别针对三种措施列举生活实例,得出“绿色化学”,明确绿色化学的核心,了解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绿色化学。图片展示目前已经采取的一些绿色化学措施,体现化学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在此,又设计了一个辩论赛:“化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人类利多还是弊多?”使学生认识化学是把双刃剑,要处理好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关键在于人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