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63第三章赴美展覽的緣起與籌備第一節故宮赴美展覽的背景(一)來自美方的幾次邀約倫敦藝展使得西方進一步欣賞與收集中國藝術,並且掀起一陣中國風的熱潮,因此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負責人溫洛克(H.E.Winlock)希望在倫敦藝展結束回到中國之前,故宮可以先到美國紐約展覽。他曾經與中國大使及美國國務院接觸,甚至引起羅斯福總統的興趣,最後卻因為種種外交、政治因素而無法成行。1倫敦藝展引起西方對於故宮藏品的矚目,許多國家陸續提出邀請,卻因為中國局勢動盪不安,而無明確計畫。在抗戰期間,也曾經有前往美國展覽的建議,故宮方面甚至著手進行準備的工作,後來因為運輸問題,未能付諸實行。2抗戰勝利之後,許多美國人士要求中國政府選取一部份藝術品運到美國展覽,最早提出建議的是大都會博物館的霍雷斯傑恩(HoraceJayne)。當這批文物還在重慶時,他就向國民政府官員建議在美國舉辦展覽會,國民政府官員對於這個提議很感興趣,因為這有利於國民政府形象的宣傳。當時正值國共內戰,因為擔心這批文物被中共破壞,同時為了感謝美方的協助,因此國民政府希望提供這批文物給大都會博物館作為借展。但是美國或許因為害怕這樣的舉動會被當成援助中國所獲取的帝國主義利益以及其他種種考量,沒有馬上行動,就在雙方協商過程中,國民政府的情勢卻越來越糟,最後因為中國局勢逆轉而取消。3當1961年故宮前往美國五大城市舉行「中國古藝術品展覽」時,中國情況卻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41949年國民政府於內戰中失利,播遷到台灣。在前1WarrenI.CohenEastAsianArtandAmericanCultureN.Y.: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92p.123-125.大約在民國24至25年之間,美方就有此建議。《中央日報》,民國50年2月9日第5版。國史館外交部檔案,〈古物展覽〉,檔號172-3/3295-1。根據王世杰表示,原訂民國26年準備在美國舉行展覽,當時教育部認為文物剛從英國運回,不便又到外國展覽,所以並未成行。而且當時剛好又遇上對日戰爭,因此而取消。2那志良,〈中國古藝術品赴美展覽籌備經過〉,頁24。傅振倫,《蒲梢滄桑九十憶往》,頁102-109中回憶他是在1938年6月故宮古物館館長徐玉森請他到重慶籌辦赴美古物展覽,8月開始選件、造冊,一共選了青銅器22件、古玉34件、字畫31卷46冊121軸、清代文獻11種一共265件,但是因為武漢失守才放棄。3WarrenI.CohenEastAsianArtandAmericanCulturep.144-145.唐耐心(NancyBernkopfTucker),《不確定的友情:台灣、香港與美國,一九四五至一九九二》(台北:新新聞出版社,1995),頁163。4故宮雖然曾經前往莫斯科進行展覽,但因為適逢二次大戰爆發而草草結束。此外莫斯科展覽留下的資料太少,除了周密的論文以及傅振倫的簡單記錄之外,外界對於這次展覽的實際狀況並不瞭解,遑論評價,因此本文將討論重心放在1961年的赴美展覽。64往台灣時,除了國庫中的黃金、白銀、美元以及美援物資(轟炸機、航空零件、汽油)之外,還特別將故宮收藏的文物也同時移轉到了台灣。5據索予明的回憶前此文物西遷,因為是對日抗戰,舉國一致對外,此番再度播遷情況不同,不免有一些不同的意見,……這其間特別是交通運輸方面的困難,成為最難解決的問題,因為這次目的地是台灣,……而是時京滬一帶局勢已日趨緊張,政府機關正在疏散聲中,車站碼頭待運的人員、物資山積,加以軍方的需要迫切而優先,此時要想尋找交通工具,不是有錢就能解決問題的。6當時各機關運台文物先後一共有三批,第一批和第三批是請求軍方派艦隊協助護送,從此不難看出故宮的文物對於政府來說,應該具有獨特的意義,否則在戰亂的狀況以及倉皇的撤退中,如果沒有政府命令,軍方會花費那麼多的人力去運送、保護這批文物,實在令人無法想像。如果故宮的文物對政府來說這麼重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能會打官司扣留這批文物的風險下,政府會同意前往美國展覽的意圖與目的就需要再探究。因此,本節將探討促成展覽得以成行的背景,希望瞭解是怎樣的理由,讓政府同意這次展覽。另外一方面,美方對於故宮赴美展覽又抱持怎樣的態度?為了護送這些文物到美國五大城市展覽,美國特別派出驅逐艦凱永艦(BryceCanyon)負責運輸。不僅美國總統擔任展覽的名譽倡導人,美國國務卿魯斯克夫婦也特別到展場參觀,是否美國也希望透過這場展覽宣揚傳達某些理念?這些問題將是本節希望探討的重點。(二)中華民國對故宮赴美展覽的態度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感到蘇聯勢力日增的威脅,因此對蘇聯採取圍堵政策。7但是,對於國民黨政府,美國卻也不願意繼續支持,不僅在1949年8月發表5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