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诈骗教案.docx
上传人:Jo****34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预防诈骗教案.docx

预防诈骗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防诈骗教案预防诈骗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一些防骗、防毒的安全常识。2、使学生掌握一些遇到遇到坏人对付处理方法,有一定应变能力。活动地点:本班教室活动时间:教学重点:学习防骗、防毒防坏人破坏的生活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教学内容一、防骗小知识(一)、在校生防骗应注意1、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冒用。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号码等随意告诉他人,以防被人利用。3、对陌生人不可轻信,不要将钱物借出,不随便跟别人走。4、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一旦发现可疑情形,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5、切不可轻信张贴广告或网上勤工助学、求职应聘等信息。(二)、校园如何防骗1、提高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提高警惕性,不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2、交友要谨慎。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玩乐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查其色,辨其行”。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3、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适合的范围内适当透露或公开,特别是在自己觉得可能会吃亏上当时,与同学有所沟通或许就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帮助并避免受害。4、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绝大多数校园管理制度都是为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以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而制定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二、毒品有关知识1、什么是毒品?2、请认识“毒招”毒招:(1)、谎称毒品吸一两次不会上瘾。(2)、免费尝试。(3)、声称可以治病。(4)、鼓吹吸毒是代表有钱人。3、讨论一下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4、青少年如何预防吸毒(1)、培养健全人格,发展广泛兴趣。(2)、克制盲目的好奇心理和侥幸心理。记住:毒品猛于虎,决不尝试第一次!(3)、慎重交友,远离烟酒记住;朋友有真假之分,如果有人拿着毒品请你免费品尝,他就一定不是你的朋友而是别有用心的坏人。从吸烟到吸毒只有一步之遥,吸烟为毒贩子引诱青少年吸毒制造了机会,他们会因为你对香烟产生好奇、不加防备,而设下种种圈套引诱你下水。因此,提倡青少年永远不要尝试烟酒,不给毒品留有可乘之机。三、学生发表本节课的感想四、教师小结。预防诈骗教案2【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诈骗现象也成为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诈骗分子,将目标转向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大学生本身并没有成熟的独立思考和辨识能力,容易受到他人别有用心的欺骗。因此,在面对诈骗的情况时,难以有效作出清晰地判断。所以,为了使大学生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诈骗形式,增强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诈骗现象灵活应对的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各方面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自我逃生的能力,召开本次主题班会。在现如今的社会,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至开学以来我校发生了多起学生被骗事件。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为增强大家防骗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我班于XXX年XXX月XXX日开展防诈骗主题教育活动班会。班会流程如下:一、活动目标1、了解诈骗的危害和主要手段。2、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3、掌握防诈骗的基本手段,做一个健康阳光的大学生。二、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1、老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你们知道诈骗都有什么手段嘛!学生自由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月21日,我校经管学院14工商1班某学生(原13工商2班学生)被骗8000元现金,给学生造成了较大损失。(三)诈骗主要手段1、短信诈骗:利用手机短信发送虚假消费提示或中奖提示,诱骗客户交纳手续费或税金,或者诱骗客户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