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点过关全方位复习.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政治考点过关全方位复习.doc

高考政治考点过关全方位复习.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注考点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考点解读:本课近三年高考高频考点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尤其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现考查的频率最高,每年考题都会涉及,试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试题。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等知识点考查频度相对较低。瞻望考向本课考查以选择题为主,所占分值不会太大。本课就考查方式而言,高考命题可能对某方面或几方面的知识如联系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交流等进行综合考查,也可能运用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考查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注意把握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方面,并注重把握包容性的意义。命题角度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2010·广东高考)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题意强调广东地域文化的发展与建设,答案为A;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间渐趋融合又保留各自的特色,B、C错误;中华文化与各地域文化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错误。答案:A2.(2010·山东高考)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即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直接”转化,故②项错误。答案:B3.(2010·安徽高考)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解析:本题设问明确,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首先回顾教材基础知识,明确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然后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明确各层主旨;最后,结合材料与理论展开分析。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命题角度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4.(2010·福建高考)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解析:本题涉及考点包括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解读材料,要抓住中心和关键词“独树一帜”和“汲取精华”,综合之,说明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护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A、C本身正确,但只说明第一层意思;B项与题意无关。答案:D5.(2009·广东高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