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丛书零本的收藏.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漫谈丛书零本的收藏.pdf

漫谈丛书零本的收藏.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漫谈丛书零本的收藏辛德勇收藏中国古籍,重视单刻而忽视丛书零本,这是一般的规则,也是藏书人比较容易把握的尺度。人们之所以遵循这样的规则,主要是因为严格地说,与完整的成套丛书相对应,其中某一部零种,只能算是残书,而残缺不全自然就缺乏足够的收藏价值。若干年前,北京琉璃厂初办古籍书市的时候,很多清代常见丛书的零种,包括康熙时期刊刻比较精良的《通志堂经解》、《西河合集》等,都以一两块钱一册的价格成堆地抛售,就是基于这样的道理。另外,丛书零种往往常见易得,物以稀为贵,入藏愈加容易,收藏价值便随之愈为下降。然而,由于自宋代以来,相继刊刻过大量丛书,其中每一部书的刊印情况,各不相同,难免会有一些比较独特的地方,使得某些丛书零种,具有较高收藏价值;只是由于丛书数量庞大、内含书籍种类繁多,通常在收藏时很不容易把握。在丛书零种中,值得普遍关注、也最容易收藏的种类,是丛书汇印之前某一零种的初印本。由于一部丛书当中要包含有很多种书籍,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在短时间内集中刻印成书,所以,每一刚刚剞劂峻事的初印本,往往与最终的汇印本,在文字内容上会有所不同:或者是后来增添有序跋等附件,或者是作者对初印本又做有文字改订;即使文字内容略无差异,最初单行印本的字痕、墨色乃至纸张,一般都会明显优于后来的汇印本,这本身就具有值得收藏的独特价值。在谢国桢先生的《江浙访书记》中,收有一篇《谈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刻本》的文章,谈到鲍氏刊刻的三十集巾箱本《知不足斋丛书》,随刻随印,“其刊印至三十集时,初刊诸集,字迹已经模糊,且有触清廷忌讳者改订之处,已失其真”,故“初印单行本,字迹清晰犹可保存其本来面目,甚可贵也”。谢国桢先生还谈到,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经从友人处得到“初印本初二集八厚册毛边纸印本,版心小而天地头宽大,字迹开朗而纸墨精洁”,此书后来随同先生瓜蒂庵所有藏书一道,捐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多年前我在那里供职时,每每得以摩挲赏鉴,确实堪称佳品,寻常汇印丛书本与之绝然不可同日而语。又如我所见邵章旧藏《顨轩孔氏所著书》当中的《公羊春秋经传通义》,虽然在内封面上的书名下面镌有“第一种”字样,知原本即是作为《顨轩孔氏所著书》首种书籍上梓,但此本开卷可见墨色黑亮如漆,字字刀锋清晰爽利,显然是书版刻成后最初的印本。是书卷首开列有丛书篇目“顨轩孔氏所著书凡六十卷”一页,为后来汇印本所少见;又后来的汇印本卷首载有阮元所撰序言,则为此本所无,知刷印此本时阮氏序文当尚未雕版。像这样的印本,不仅不宜再以丛书零种视之,甚至比普通的单刻本还更值得珍重。与此有些类似的是,还有一些丛书,虽然全套丛书大体同时刻成,但其中有个别种类,先后印本差别很大。对于这类丛书,若是无法得到较早的成套丛书,能够得到其中别具特色的零种,也很值得庆幸。譬如汇刻清初学术宗师顾炎武著述的《亭林遗书》,其中的《亭林文集》,顾氏门人潘耒在刻书时,误将亭林先生抄自文献通考的一段文字,以《读隋书》为题,收入文集当中,书版刻成后刷印无几,潘耒即发现这一疏误,立即做了替换,因而这种带有《读隋书》的《亭林文集》,便极为罕见,即使遇到零本,也一定不能放过。收藏这类丛书汇印之前的单行印本,或是丛书初印时某一具有特色的零种,都需要积累一定的经验,甚至对各种丛书的刊印过程,还要具有一定了解,但也有一些丛书中的单本,几乎不需要任何预备知识,就能够很容易地辨识出它是较早的单行印本。这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梓行者在书上留有很明显的标识。如杨守敬在日本刊刻的《古逸丛书》,其每一1种在东瀛印制的初印本,都是用日本美浓纸或是国人称作“日本皮纸”的和纸刷印,并且在卷前护页上钤有“星吾校字监栞督印记”朱文方印,在内封面书名下面的“古逸丛书之△△”字样下又钤有楷书“单行本”朱色木记,只要智力没有太严重的缺陷,展卷便可清楚知晓。另一种情况是因书版尚未雕镌剔削完毕而留有较多墨丁或是讹字、残字的试印样本。这种校字用样本,根本不用考虑它究竟是丛书零本,还是单行刻本,收藏的价值都完全一样。如果一定要在丛书与单刻二者之间做出区别对待的话,反倒是某些形式或内容比较特别的丛书、或者是规模比较庞大的丛书,由于在文化史上或是文献学史上影响特别重大,它的试印零本,有时会具有独特的价值。比如,我曾见过一部武英殿聚珍版《山谷诗注》的试印样本,卷中讹字累累,已由司职校勘的官员校出,并钤盖粘贴改订后的正字。这是研究《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活字印本制作工艺程序的绝佳实物,可遇而不可求,比时下古籍市场上大受追捧的什么开化纸印本、连史纸印本乃至钤盖宫中御玺的印本,都要珍贵很多,极有收藏价值。又如清代曾分别于康熙和嘉庆年间两度刻印《道藏辑要》,这是道教典籍汇刻史上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