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打造生态马山建设绿色福地——马山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活用政策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马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石漠化治理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开发政策的大好机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破解重重难题,进一步理清石漠化治理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等政策,从而加快推进了该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县累计完成石山封山育林面积9万多公顷,占岩溶地区面积的55%,新增森林面积5万多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6.33%提高到现在的60.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实现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认真总结和推广“弄拉模式”。马山县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施策”的方针,举全县之力全面推动工程的实施,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弄拉模式”推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发改、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认真学习国家、自治区、南宁市有关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文件,总结弄拉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经验,并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了《马山县推广“弄拉模式”实现岩溶地区生态重建实施方案》,把“弄拉模式”推广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将封山育林、营造林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及时拨付生态林管护资金和采购种苗进行营造林。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山区群众深刻了解封山育林的重要性,自觉主动配合开展“弄拉模式”的推广工作。(二)全力做好“林”的文章,加快恢复石漠化地区植被。大力发展公益林生态工程,通过限伐、禁伐、封山育林、幼林抚育、次生林改造、人工补植、综合管护等多项措施,抓好封山育林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实施生态公益林149.3万亩,累计完成封山育林面积16.46万亩,占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55%。实施退耕还林,加强造林管护。组建护林队伍,加强巡山管护,并实行造林检查验收制度,确保治理的质量和效益。(三)实施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先后整合发改、林业、农业、水利、畜牧、扶贫、民族、国土等部门项目和资金2亿多元,争取南宁市大石山区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资金7000多万元,实施培肥沃土工程、水利水保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1平方公里,每年减少土壤流失2.01万吨,土壤保肥26.13吨,涵养水源30万立方米,有效地减少沟谷的冲蚀和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每年可增产粮食84.31万公斤,增收252.95万元。实施人饮工程,解决项目区1500人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兴建提水站、拦河坝、排涝渠、农田防护堤等工程,恢复和灌溉良田2395亩,增强农业防洪抗旱能力,促进水稻种植稳定高产。实施农村沼气池建设52118座,更新省柴灶、煤灶10万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000多户,极大地减少薪柴消耗量。(四)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促进石山地区农民增收。在林下发展种草养羊、养鸡、孔雀等特种养殖项目,初步形成了古寨、加方金银花,里当土鸡,古零旱藕粉,马山黑山羊等“一乡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5.8万亩,年产干花600多吨。(五)积极引导开展生态养殖,维护生态平衡。通过推广山羊圈养技术,畜禽品种杂交改良,优良牧草种植,秸秆青贮、微贮、氨化处理技术,充分挖掘和利用饲料资源,缩短放牧、合理轮牧或停止放牧,避免超载放牧。养殖业的发展为农村沼气池供给充足原料,减少烧柴,加快植被恢复,解决了石漠化治理与畜牧业发展的矛盾。近几年来累计完成建造标准畜舍15138平方米,建造青贮池5000立方米,种植牧草1200亩,青贮、微贮、氨化秸秆1250吨,引进良种公羊1150只,杂交改良本地黑山羊15400只,牛杂交改良配种11000头。(马山县学用政策活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