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鸦片战争 教案.doc
上传人:雅云****彩妍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鸦片战争 教案.doc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第12课鸦片战争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2)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一、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危害性,培养学生根据具体史实作具体分析的能力。授课题目第12鸦片战争拟1课时第课时明确目标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的背景、失败原因和影响。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知识要点一、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获取原材料,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大门,但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沉重打击英国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护鸦片贸易,英国发动了侵华战争。2、虎门销烟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处于贸易逆差,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政府开始禁烟,1839年发生了虎门销烟3、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间:1840——1842年4、结果:清政府战败,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5、《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贸易)②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③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6、影响①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②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般封建社会。【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及启示】模块P52页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在华利益②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改约2、过程:①第一阶段:1856——1858年《天津条约》②第二阶段:1859——1860年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3、内容(1)《天津条约》内容①开放10个通商口岸②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③外国军舰、商船可自由在沿海、沿江口岸航行④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2)《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开天津为商埠②割九龙司给英国4、影响①中国领土与主权被进一步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②清政府权利结构发生变化③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拓展延伸]清代鸦片战争时期有人作有这样的谣谚:“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三三里。我所闻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从上面的谣谚看,鸦片战争时期,人们对毒品已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为什么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毒品仍有一定的市场?我们应当怎样做?问题过关1、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呢绒、棉布等,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商品是茶叶、生丝和药材等。主要表明()A.中国物产十分丰富B.中国处于出超地位C.中英两国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D.中英两国经济互补2、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出“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海,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这段话含义的是()A.清朝统治者愚昧无知C.清朝对外实行开放政策B.清朝中国势力遍及世界各地D.统治者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3.中国近代开始查禁烟毒的主要原因是()A.烟毒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B.鸦片走私造成中国关税损失巨大C.鸦片走私威胁的到清政府的统治D.鸦片影响国防力量的稳定4、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D.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教学后记: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