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生态旅游开发.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五指山生态旅游开发.doc

五指山生态旅游开发.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琼州学院理工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海南生态旅游开发摘要: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立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及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全省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态势,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关键词:海南省生态旅游开发2.1海南生态旅游的优势2.1.1生态资源丰富海南是未被污染的“净土”之一,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和第一个生态省,拥有丰富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优势。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符合国家一级标准。海南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风雨林的原生地,植被生长快,植物、动物种类繁多。海南所辖南海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有极为丰富的海洋生物。海南省生态优良,年均温在23.8℃左右,非常宜人。阳光明媚,光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2.1.2政府重视生态首先建立生态省,1999年2月,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海南环境优势、打造海南特色、加快和实现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出建设生态省的决定。[2]其次,创建文明生态村。2000年,海南省立足省情,围绕加快农村发展,正式启动了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推动“文明”和“生态”融为一体。目前,海南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典范。最后,恢复和建设沿海防护林带,对劲天然林保护。目前已经完成96933亩,占总计划60%以上,在海南岛上形成蔚为壮观的“绿色长城”。2.1.3地方立法明确保护生态海南通过经济特区的地方立法权,在全国最早制定地方旅游法规,其中保护生态环境是重要内容《海南省旅游条例》中有关生态环境的内容有:发展旅游产业应当发挥海南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鼓励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资源开发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严格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2.2海南生态旅游成功案例启示2.2.1海南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案例启示海南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案例启示:“大生态、大文化、大教育、大旅游”的“四大理念”。1995年,南山文化旅游区项目立项。自此,南山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拉开序幕。自1998年开园以来,南山文化旅游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200万人;先后在此举办了海南省生态旅游开幕式、4届中国南山长寿文化节、迎接2000年神州世纪庆典、2005中国南山吉祥文化博览月等大型国家级、省级庆典活动。通过审视南山品牌,探讨南山模式,关注南山效应,思考南山现象,解剖南山生态开发、生态管理、生态经营的经典案例,是大家能够形成以下共识:在海南完全可以建设像南山这样的全国罕见的超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4]2.2.2南湾猴岛案例启示南湾猴岛案例启示:改造自然—与自然共生—充分的尊重自然。南湾半岛,世界上唯一的热带岛屿型猕猴保护区。因这里的猕猴种类独特,种群众多。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自然而然地将此地成为南湾猴岛。南湾猴岛作为一个生态景区,其生态旅游的核心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被置于优先地位。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不是非“友”即“敌”的对立排斥关系,而是一种共荣共存的关系。生态保护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生态旅游开发是一种积极的保护,值得提倡的保护。事实证明,猴岛景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不仅没有破坏猴岛自然保护区的猕猴的生存环境,反而为猕猴营造了一处栖息的天堂,,在游客不断涌入观光的情况下,猕猴种群得到适度增长,与人类朋友和谐相处。[5]在海南拥有自然的优厚条件的情况下,应该适当增加生态旅游景区,即可保护环境又可增长经济,为海南岛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海南生态旅游李旭芳主编[2]《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1999.7[3]《海南省旅游条例》[4]RalfBuckley著.杨佳华,张志勇,徐永红译.生态旅游案例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5]张建萍著.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