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9页)单元教材分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方面的特点。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2、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儿童认识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知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1、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2、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性。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1—2上、下,前、后,做一做。教学理念:1、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内容选择体现儿童已有生活经历,如:交叉路口红绿灯、家中物的位置关系、拍手游戏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数学学习活动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进行,在游戏中思考,在生活中运用。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3、体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要求。教学中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劲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去实践,去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上下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确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板块一、教学上、下。(一)、谈话引入从夸奖小朋友个个都聪明开始。引入提问:眼睛的下面是什么?嘴巴的上面是什么?(注意答案的多样性)(二)、探究新知举出生活中有上下的例子。2、观察(课本的主题图)画面,体会上、下含义。说一说,填一填。教师注意学生语言的准确性。3、简单应用。出示红绿灯(上红、中黄、下绿)让学生说位置,说意义。做一做第1题。二、教学前、后。(一)观察讨论,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概念创设情境:、看图回答(课本主题图):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渗透遵守交通秩序教育)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说:用不同的话来说明情境图。表达交流:(注意学生表达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三)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前、后”的相对性1、排队游戏:请3名同学按顺序排好队。让学生来说说前与后;向后转后再说说前与后。思考:这是为什么?2、做一做:第2题(说一说)。3、猜一猜。4个小朋友排成一排,1号的前面是2号,后面是4号,2号在3号的后面。(四)趣味应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观察周围情况,用上、下,前、后说明问题。趣味测试:(1)小明的前面是小英,小英的前面是小明,两人怎么站?(2)小明的后面是小英,小英的后面也是小明,两人又怎么站?三、综合运用说说教室里物品的上下关系。说说家里物品放着时的上下关系。猜一猜。红、黄、蓝、白4块积木,它们放的位置是:红的在蓝的上面,黄的在蓝的下面,白的在蓝和黄的中间。四块积木怎么放?小结,激励。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左、右,做一做,P6生活中的数。一、教学理念1、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需要。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形式的设计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使数学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愉快、和谐、探究和成功的氛围之中。2、注重学生的独立探究和自主操作活动。自主性的操作活动有别于机械性的操作活动。前者努力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关注活动亲历性,体现思维的广阔性。3、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教学中努力体现要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让数学教学的“应用味”和“数学味”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的实践活动过程,初步感受“左、右”方位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操作、演习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