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5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生物的全部个体。(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3)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的比率。2.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提供原材料,包括、和染色体变异。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4.隔离导致形成新的物种(1)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条件下相互并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的现象。分为生殖隔离和。(3)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判断正误](1)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种群基因库是不断变化的。()(3)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4)染色体变异不属于突变。()(5)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人类的需要决定的。()(6)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7)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思考〉东北虎与华南虎属于同一物种吗?提示属于。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之间、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典例1】(2013·荆州质检)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人均年使用量是美国的10倍以上。被病菌感染的患者体内,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高得惊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病菌耐药性高的根本原因是A.抗生素的使用诱导病菌产生定向突变B.抗生素诱导病菌大量增殖,加剧了生存斗争C.病菌通过有丝分裂和遗传物质转化,从其他生物处获得耐药基因D.抗生素的使用,定向改变病菌种群的基因频率【提示】①变异是在起选择作用的环境条件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不是受到起选择作用的环境诱导才发生的。②环境条件可能诱发生物产生变异,但该环境对生物此时所产生的变异没有选择作用,起选择作用的环境是该变异产生后变化的环境。【解析】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不定向的,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抗药个体存活下来,并将抗药基因遗传给后代,并逐渐积累。由于抗生素的选择作用,病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D[考点突破]二者比较不同点[变式训练]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B.各种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个体的基因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只有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答案D考点二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提示】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①自然选择。②遗传漂变(在小种群中,某种基因可能会由于个体的偶然死亡或没有交配,使得该基因在种群中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漂变)。③迁移(由于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更多地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相应的变化)。④可遗传的变异。【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任何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都属于基因频率的改变,A选项正确;同一物种的个体间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选项错误;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选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D选项错误。【答案】A[考点突破]1.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隔离的实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实质是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2)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时期,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变式训练]2.(2012·济南一模)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A.不遗传的变异B.地理隔离C.生殖隔离D.多倍体形成解析长期的地理隔离可导致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物种;多倍体(如四倍体)与二倍体间有生殖隔离,故形成多倍体也往往形成了新物种;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作用。答案A【典例3】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55%和32.5%B.55%和42.5%C.45%和42.5%D.45%和32.5%【解析】本题考查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