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6.刘祚昌:《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7、范存忠:《英国史提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8、阎照祥:《英国政党政治史》,中国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思考题:1.分析圈地运动的性质和新贵族的特点。2.克伦威尔军事独裁建立的背景及其阶级实质。3.试评克伦威尔及其独立派。4.试述英国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5、名称概念:圈地运动公簿持有农清教运动新模范军平等派运动掘地派运动《布列达宣言》光荣革命《航海条例》《权利法案》第一节革命的前提5一、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手工工厂和呢绒业的发展资本主义深入农村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特点。英国农村很早就与市场有联系。早在13、14世纪英国就已经向欧洲大陆供应大量的羊毛。呢绒业作为英国的民族工业早在十六世纪就在英国广大农村发展起来。从十六世纪开始,英国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普遍地采用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形式。在新兴的工业部门中,由于没有行会制度的限制,大多采用集中的手工工场的生产形式。(2)圈地运动与资本的原始积累从十五世纪70年代后期起,开始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直到十九世纪上半期,历经300多年。进行了圈地的地主,无论是亲自经营资本主义农场,还是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他们都与资本主义发生了密切关系,都被资产阶级化了,马克思把这种地主贵族称为“新贵族”。由此可见,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它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圈地运动的后果:A、农民被剥夺------雇佣劳动者B、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C、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外贸易和商业垄断的发展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英国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在十七世纪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商人的对外贸易范围迅速扩大,出口额急剧增加,从1613—1640年。英国的出口关税额增加三倍还多。英国的海外贸易有两个特点:A、在国王的特许下,建立了许多商业垄断公司(即海外贸易司),享有专卖权。英国的海外贸易主要通过享有专卖权的特许贸易公司进行。如1579年成立的东陆公司,专营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贸易。1588年成立的非洲公司,专营奴隶贩卖。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对印度和远东的商务。B、比较早的进行了海外掠夺和奴隶贸易二、阶级关系的变化:首先,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即贵族阶级已经分裂成为互相敌对的两大集团。旧贵族——封建贵族①贵族阶级中小贵族、乡村绅士新贵族——部分富商大资产阶级:大金融家、包税商、专利公司股东等————右翼(2)资产阶级中小工商业者:非行会型的企业主、分散的和集中的手工工厂的组织者、殖民地企业的创办人——左翼在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同新贵族结成长期同盟,利用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力量进行反封建斗争,这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自由租地农(自由农):向地主交纳数不多的地租,已能自由支配世袭份地③农民阶级公簿持有农(自耕农):由农奴转化而来,占当时农民的绝大多数。他们世代耕种一小块份地,但无自由支配权,除向地主交纳地租外,还需负担其它义务贫农(茅舍农):即佃农、雇农、茅屋小农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他们不是先进的,是保守的,但是革命的主力军。三、清教运动(Puritanism):天主教为了反对英国国教,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借用了欧洲大陆上的加尔文教作为斗争的武器。英国的加尔文教徒要求清除国教教会的天主教残余,按照加尔文教的方式,建立一个廉洁、民主的教会组织,因而被称为“清教”。他们的主张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愿望。十六世纪末期,英国清教徒分裂成为两个重要的政治派别。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主张严格按照加尔文教会的形式改组国教教会,要求由年长者(即长老)在教会中起主要作用,充当与天主教的主教差不多的角色,因此被称为长老派(Presbyteriamism)(长老会派)。清教徒的另一部分主张,宗教团体应当独立於国家政权与一切教会组织之外,信徒既不应当服从长老及其宗教会议,也不应当服从教皇和国王。他们提倡每一位信徒都享有宗教信仰上的独立自主权力(当然是在加尔文教教义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已对於圣径的理解来解释教义,因此被称为独立派(Independents)。独立派反映了中等工商业资产阶级和中下层新贵族愿望和要求。清教运动在动员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中起了巨大的组织作用。四、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在1603—1640年的37年时间里,詹姆斯一世及其后继者查理一世相继推行了一系列反动政策。表现:(1)宣扬君权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