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术活动中材料的开放度把握——“学---思---变”主题征文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曹琰琰学理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方式,也是表达本人对四周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本人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绘画是孩子情感世界和生活经验的再现,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孩子们可以通过作品展现内心的情感和想法。美术活动中,如何有效放手,尽可能让孩子充分展现本人的内心世界?大胆进行想象和创作?材料的开放度是关键!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受到本身想法的束缚,被本人固有的、传统的想法所束缚,嘴上说要放手,其实很容易被忽略。思实践:小班美术活动《小雪人》活动来自于主题背景《冬天》,这是一个拼贴雪人并添画雪花的活动。考虑到南方下雪少,孩子们对雪人的生活经验不多,所以活动前给孩子们看了《雪孩子》的动画片,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雪人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脑海中的抽象曾经根深蒂固,在我们成人看来雪人就是这样的:大小两个圆,戴着红帽子,拿着扫把……面对孩子,我们潜认识里觉得孩子们也该当这样来“堆雪人”,所以在看动画片的时候,重点了解了“堆雪人”的过程,先堆身体、再堆头、带上帽子,再装上眼睛和嘴巴,最初插上扫帚,雪人堆好了。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两种不同大小的圆,还强调了大的圆做身体,小的圆做脑袋,预备了红色的帽子,在完整拼贴后用白色水粉点画不同大小的雪花。活动材料、作画方式都为孩子考虑得非常周到,活动中,孩子们按部就班,逐一完成了作品。可是当我们在全体欣赏所有孩子的作品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放眼望去,作品千篇一概,没有个性和特色,失去了孩子的童趣和生动。问题在哪里?固定的材料和操作方法限制了孩子的表现,《指南》在“表现与创作”第一条目标的支持性策略中指出:鼓励幼儿用本人的方式大胆表达对世界的感受,成人不要用固定的模式和标砖要求评价幼儿,和束缚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这显然和《指南》理念是相背驰的,我感觉问题很大,在实践和探究的道路了上,我们往往会迂回前进,有时甚至会迷失和倒退,需求有人指点和带路。社会学家郑也夫的消极教育给了我启发,他说:我主张消极的教育观,具体到“教”和“学”上,也是“教”要消极一点儿,重要的是“学”,孩子情愿学,有兴味、有积极性,一切都有了。《论语》里“学”出现56次,“教”只出现7次,孩子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教”的重点也不是教某科目的知识,而是教他会“学”,这才是真的。如果老师事事都为孩子考虑太多,想得太周全,过于积极,那么孩子的自主表现就会消弱。在美术教育中,更加需求开放的理念,适当弱化老师的能力,变得消极一点,孩子就会更加自动一些。变行动:我们立刻调整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加开放、自主的操作材料。把本来两种圆调整为大小不同的三种圆形,引导幼儿任意选择两个圆进行组合,大小位置都可以本人做主,不做要求。雪人身上的帽子、领结、纽扣引导孩子自主添画,孩子们可以根据本人的志愿和能力制造多个雪人,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求。这样的调整消弱了老师的要求和条条框框,放大了孩子的自主权和自动性,作品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我们看见了生动、趣味、彰显儿童童真的作品。由于每一个孩子对雪人的感知认识经验的差异性,他们表现出的雪人抽象也是不同的,这些认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成为艺术表现经验的基石,并在绘画表现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获得身心的满足和快乐。理论不是几句空洞的话,它要转化为行为、落实到行动,需求经过“学——思——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紧紧围绕《指南》精神,保持正确的教育观和新理念,用心思考与实践。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恪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觅适切的方法和手段。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大胆放手,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消极教育的背后是让孩子有更多自动、积极的表现。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出发,为他们提供足够开放、自主的环境和操作材料,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展创造力和艺术才能。2015-5-13内容总结(1)美术活动中材料的开放度把握——“学---思---变”主题征文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曹琰琰学理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方式,也是表达本人对四周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2)思实践:小班美术活动《小雪人》活动来自于主题背景《冬天》,这是一个拼贴雪人并添画雪花的活动(3)变行动:我们立刻调整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加开放、自主的操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