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体育舞蹈教案多篇摘要:体育舞蹈教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体育舞蹈拉丁舞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复习本学期所学动作;舞蹈汇报表演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伦巴,恰恰恰,桑巴舞蹈的起源、风格特点,音乐节奏。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能够使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老师所教舞蹈步伐的技术动作。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以及对美的欣赏。教学重点: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本学期所有的动作。教学难点:能合着音乐自由舞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姿态。教学方法:示范法,指导法,练习法教学准备:舞蹈音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组织学生按顺序站到相应的位置,进行点名,了解学生的到课情况。2、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3、整理好队形。二、课前热身练习1、爵士动感(教师带领学生,动作标准,有节奏的完成)。2、芭蕾手位练习。3、节奏练习,压脚背练习。三、复习动作1、脚位练习(前旁后旁)要求:学生出脚要有力度,腿必须伸直,脚背需绷起来。2、元素练习(1)伦巴,恰恰恰的转动,律动,移动练习。(2)复习动作:(前进后退基本步,方形步,纽约步,定点转,要素一,扇形位,臂下左转,阿里曼娜,手接手,曲棍步,左右分展步。)。(3)套路练习伦巴:套路1、套路2恰恰恰:套路二(4)桑巴练习四、舞蹈展示伦巴:套路1,套路2。恰恰恰:套路桑巴:套路成品舞蹈展示伦巴和恰恰恰套路五、教学小结1、教师总结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2、教师给学生发奖品。体育教案-舞蹈:《三套马车》篇二体育教案-舞蹈:《三套马车》教学内容:舞蹈《三套马车》及创编教学任务:1.熟练掌握舞步变化和队形变换,进行配乐练习,提高柔韧性和协调性,并在欢快的动作和优美的主旋律中,提高练习情趣,培养韵律感和团结协作精神。2.根据集体舞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的特点,让各小组创编一套8*8拍的集体舞,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成套动作的连贯性,配乐练习教学难点:创编有特色的集体舞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分组教学形式内容: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选择适合本组特点的游戏及自编操,如:自编韵律操,双人操,行进间操等。作用:代替单调的慢跑及统一集体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体育骨干。二。基本部分:(一)自主学练阶段:组织:分组教学形式内容:1。各小组由小组长组织,用口令组织小组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集体舞动作。2.组内评价,相互帮助,纠正错误动作,以提高全组学习效果。作用:(1)。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体育骨干的各种能力。(2).提高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二)检查评价、点拔引导阶段:组织:集体教学内容:1。检查评价:采用一种游戏的形式,进行公平抽查、表演(如: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代表,围成一圈做“反口令”、“三、五成群”等游戏,首先被淘汰的2-3组为被抽查小组,进行舞蹈表演),教师不m.直接进行评价,而用“导”的方法(如:提出“哪一组做得最好?”、“好在哪里?”、“存在什么问题?”等问题,让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然后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完成教学任务。作用:(1)。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接受能力,并及时调控教学;(2)。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被抽查的小组一一进行表演后,无论好差,总是能得到大家鼓励的掌声,提高学生自信心和竞争意识;(3)。便于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人际关系,减轻中差学生的心理负担,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2。点拔引导:教师让学生听《三套马车》的完整音乐,进行集体舞练习,教师用点拔的方法和学生一起练习并讲解重点,学生在音乐声中提高练习情趣,提高集体舞的连贯性。让学生跟着音乐进行完整练习3-4遍后选出较好的一-二组进行示范表演及师生评价。作用:(1)。教师不用做完整示范,以点拔的方式进行教学,把教师的教为重点,转变学生自主的学。(2).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积极调动思维,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三)创造性阶段:组织:先分后合内容:1。教师主导设置:各小组用《三套马车》的音乐创编出一套8*8拍的集体舞,可用已学过的舞步亦可用其它舞步,队形不限。作用:帮助学生开发学习潜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2。抽查表演:检查各小组的创编情况(方法同第二阶段)略作用:引导学生自尊自信,开拓进取,沉着勇敢等品质,促进个性完善与人格健全的心理素质。3。师生评价:(同第二阶段)略(四)复习巩固提高阶段:组织:分组教学内容:学生按掌握动作的熟练程度,有选择地进行练习,层次较高的组别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及创新,层次较差的组别可重复练习,而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差生,提高教学质量。作用: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贯穿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受不了”的现象,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