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合同项目名称: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起止时间:2011年5月——2012年5月主管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承担单位:荔浦县农业局联系人:王日康联系电话:0773-7213556E—mail:lptfz4806@yahoo.com.cn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印制二〇一一年三月一、基本情况荔浦县是位于广西东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7℃,年平均气温19.7℃,无霜期320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360小时,年均降雨量1441mm。全县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2010年末耕地面积33万亩,辖10镇3乡,144个村(居)委会,33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56万人,农业人口33.05万。2010年财政收5.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43元。2010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84.5万亩。(一)项目工作基础条件1、项目经过四年实施,不但建设了高标准的化验室,配备了业务精通的技术干部,且采集化验了6628个土壤样品,309个植株样本。2、2010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75.12万亩,其中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样板片13片,示范片面积达5.26万亩,取得了显着效果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二)项目实施主要作物和土壤类型实施主要作物:水稻、荔浦芋、马蹄、玉米、水果、蔬菜。实施主要土壤类型(土属):水稻土—浅潮泥田、潮泥田、潮沙泥田、白粉泥田、砂泥田、红泥田、冷侵田、石灰性田,旱地—砂泥质红壤、红泥质红壤、砂泥质黄红壤、棕色石灰土、酸紫沙土、潮砂土等。二、目标任务2011年,计划为6.9万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技术推广面积78.15万亩以上,其中粮食作物31.9万亩(其中水稻24.2万亩、玉米3.1万亩、大豆1.8万亩、红薯2.8),经济作物18.15万亩(其中荔浦芋4.7万亩,马蹄8.6万亩,茭白1.2万亩,茨菇0.9万亩,生姜1.25万亩,莲藕1.5万亩),园艺作物24.5万亩(其中果树15.1万亩,蔬菜9.4万亩),其他作物3.6万亩(其中,中草药2.5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39万亩。示范区亩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按照“三年一轮回”采土测土要求,在完成监测土壤养分状况、开展田间肥效试验等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科学施肥技术普及上。一是“整建制”推进有突破。我县作为国家级技术普及示范创建县,40%以上的村实现整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30%以上乡(镇)实现整建制推进,开展整县推进探索,逐步实现全县域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二是与高产创建和标准园创建结合。在粮食高产创建和果菜等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项目区要率先普及、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充分发挥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支撑作用。三是实施范围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村级示范片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村级“测土信息公示、施肥方案上墙”覆盖所有行政村。蔬菜、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0%以上。四是示范带动增强。为粮食高产创建和果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区、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全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服务,力求每户有一个明白人,每村至少扶持1个科技示范户、1个20亩以上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点,在行政村建立固定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告专栏,发布肥料配方、肥料供求信息、施肥技术指导方案等,建立1-2个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五是模式机制创新。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肥料供销企业等社会力量,因地制宜探索示范按方配肥供肥、配方肥连锁供应、指导农民按方施肥以及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模式。开展数字化、智能化配肥供肥服务,引导农民施用掺混式配方肥,指导农民按方施肥。加强和规范配方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配方师的作用。建立一个小型智能化配肥供肥服务站点,每个乡镇配备1台具有测土配方施肥咨询系统的数字化触摸屏。六是技术成果集成。继续做好土壤肥力定位监测和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监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和县域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不断验证并更新大宗粮食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探讨建立经济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完成耕地养分分等定级和县域主要作物肥料利用率测算。三、工作重点与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工作重点是:强化推进科学施肥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探索整村整乡等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有效模式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施肥指标体系,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一)开展整建制推进。因地制宜建立示范推广整村、整乡等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有效模式和工作机制,开展整县推进探索,以逐步实现全县域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建立“定地、定时、定作物、定化肥量”的科学施肥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