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听课制度教师听课制度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听课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师听课制度11、每位教师听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有准备地听;听课时要认真做好记录,做到有吸收地听,听后要认真评课,提高听课的实效。2、各教研组、备课组内教师要积极开展相互听课、评课,做到相互学习、相互进步。3、每位教师都要按学科的要求听课,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要尊重任课教师的劳动,不做与听课无关的事。4、三年内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做到每周不少于1节。5、分管领导要加强随机听课,积极指导青年教师成长。6、听课节数:每学期管教学的校级领导不少于3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5节,其中跨学科听课不少于5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示有关领导。7、做好听课记录,认真记录下所听课的时间、班级课题、教学过程,避免记录过于简单化,字迹清楚力求工整。听课节数以听课记录为准。听课记录单要及时上交到教导处。听课后及时进行评课,坦诚地交换意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及努力方向。8、本着对做课人及自己负责的精神,每张听课记录表上要写出简要评语,并及时交换意见,以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9、切实提高评课质量,及时组织群体互评课,研讨式评课,评课时尽量做到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与课堂教学情况相结合,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相结合,与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与学校课题研究相结合。10、听课过程也是提高自己,要认真吸取他人长处,善于总结出被听课人的'优点与不足,不断改进个人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11、学期期末教导处将教师的听课情况作认真的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教师听课制度2一、领导干部听课汇报制度1、实施新课程,困惑与矛盾不断出现。教师远离“课标”怎么办?如何避免课堂中的虚浮现象?如何解决评价简单化的问题?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消除“切割”现象?如何解决基础夯不实的问题?2、为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及时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学校间周举行一次教学分析汇报会。干部们分别汇报自己在近一两周的听评课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帮助教师解决了哪些问题、今工作的基本思路。然后,大家再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会商。学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是课改的“专家”,必须学习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校规定,级部负责人必须熟悉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评课(每周必须听评课2—3节),并向教学分析会汇报听评课情况。3、领导干部教学分析汇报制度的建立,使领导干部把准了本校实施新课程的脉搏,使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方向更明,目的性更强。二、追踪听评课制度1、追踪听评课,即追踪听课评课,即时反馈,即时矫正。其主要步骤是:教师讲课-----听课评课-----教师再讲课------再听课评课……经过几轮反复,最终使教师理解,从哪些方面、怎样操作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2、追踪听评课通过连续的.解剖麻雀的个案分析,帮助教师诊断、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三、示范听评课制度1、示范听评课制度是一种全体教师参与的推广性的听评课制度。教学能手、优质课教师、课改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每学期上示范课,把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向全体教师推广,促进教师在学习观摩中提高……2、由教导处推出了每两月一次的主题式推广示范课。由主讲教师展示渗透新理念的示范课,然后采取主评人评课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大家吃透精神。3、深入课堂进行调研,掌握第一资料,确定推广示范的主题。教师听课制度3一、根据专业性质将院教学督导暂分为文、理两组,各设组长1名,随堂听课一般由组长组织,专题评价由处室统一组织。二、严格按照《教学督导听课评议工作流程》开展工作,随堂听课信息仅向教师本人反馈,综合信息由处室向系(部)统一反馈。三、听课应在上课铃响前进入教室,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课中不得相互议论,不得提前离开课堂,允许通讯工具设置在静音档(主要使用钟表功能记录教师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评价材料均使用蓝色或黑色水笔;信息采集力求主次得当、记录完整,评价依据具体、充分,真实反映课堂主要状况;注意沟通技巧,有效利用课间将听课中发现的关键内容、敏感问题及时告知教师本人。四、教师上课应随堂携带备查的教学资料为:1、理论:包括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教材和教案,多媒体教学还应包括课件;2、实践:包括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教材(或实训指导手册)和教案,多媒体教学还应包括课件,有的课程还应有实训报告等;3、体育:包括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教材和教案。五、组织学生随堂测评时,具体人数把握如下:10人/1个班(或≤50人);15人/2个班(或>50人,≤100人);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