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云计算的经济金融分析平台一、系统目标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由于学院金融实验室需要经购买国内一些厂商的金融数据库产品,将来也会购买如Compustat,CRSP国外数据库,但这些数据库没有统一技术标准,不同制造商的数据库接口、操作界面、数据分布等都各有不同,使用者疲于切换于不同的检索环境和不同数据的合并处理操作中,使用效率和积极性极其低下。而利用数据云平台不仅能够整合不同数据供应商提供的基础数据,更是将不同的检索平台、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的内容整合成跨平台统一的使用模式,保证其在使用数据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各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从而提高数据的实际价值。同时,打破使用者对某个数据库的使用习惯以及偏好依赖,促使使用者最大限度到各个数据资源上检索所要的数据资源。本项目的引入可将学校数据资源利用率提升到50-60%甚至更高水平。相应的投资回报率和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极高的。现代经济金融学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定量化的分析,在充分利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便可开展金融统计模型、衍生品定价以及汇率指数等的计算与研究。本系统将引入自主创新的两项关键技术—动态可重构的按需部署管理与启发式云资源监控与调度机制来实现云计算的关键功能。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能力,以现有丰富的高质量金融数据为基础,采用最新的云计算技术,实现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高通用性、高扩展性的按需服务数据平台,解决金融信息服务缺乏标准化、集中化、灵活化、规模化服务提供模式的痼疾,提升金融信息服务的整体利用水平。二、系统功能本系统将在分布于网络中不同数据源终端的基础上,利用SAS等软件,按需调用各个数据源终端的内容,为数据使用的方便与集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系统功能举例,下图是通过SAS远程连数据源终端的示意图:下图是调用网络终端数据的示意图:本系统实现以下两项关键功能:动态可重构的按需部署管理和启发式云资源监控与调度机制。动态可重构的按需部署管理本项目所构建的数据云在服务资源粒度方面是按变量的原子化进行构造的,即每一个变量为一个原子化资源。这些原子化资源按其固有属性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更大粒度的变量类别资源,乃至表资源和库资源。用户调用时可根据需要调用不同粒度的资源进行服务请求,系统会对该服务请求进行解析,并按需部署资源以响应服务。部署过程的第一步是将用户所请求资源按粒度不同进行识别并去除包含关系、等价关系等资源重复请求错误,第二步则是按请求中对各资源的约束条件,如时间期限,数量判断以及计算公式等对资源进行实例化,并将示例资源部署到响应资源栈中。资源部署顺序是按请求顺序执行的,当遭遇约束冲突时,动态重构机制将被调用,从响应资源栈的顶部开始查找冲突点,并对冲突点的资源进行重新实例化,重构过程直到解决冲突为止。一般用户的请求中还会包括特定格式输出、数据图表绘制等格式化需求。部署的最后步骤是将这些对应的格式化服务资源载入响应资源栈中。当资源完成部署后,对应的工作流也同时生成。随着响应资源栈中的资源弹出后,工作流会基于这些资源自动执行,生成最终的服务响应结果给用户。按需部署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容错,当冲突无法解决时,动态重构机制会自动寻找匹配资源作为补充。例如用户进行模型计算时,可一同指定所涉及变量,也可交由系统自行查找匹配。这种容错重构方式,支持系统接收从变量合并查询,到模型缺省计算的各类请求。启发式云资源监控与调度机制各粒度的云资源在请求完成后,原本的部署(provision)状态将被撤销(deprovision)。为了提高云资源的利用率,撤销的执行并不是随着响应终止而发生的。云资源可以以部署状态进行一定时间的滞留,而滞留时间的长短则完全取决于资源监控和调度机制的决策。该机制对每个云资源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实时、准确、动态的监控,通过对云资源的使用情况和负载情况收集,以及用户资源请求频率、集中度、重复率等数据的启发式挖掘。系统将对各类云资源的撤销执行建立动态的时间表,以便以部署的云资源通过调度,共享于其他资源请求中。特别是在按需部署管理中遭遇无法解决的冲突时,动态重构机制将优先从已部署的云资源中寻找匹配者。本系统充分利用了已有的数据资源以及SAS等软件的强大功能,结合最新的云计算技术,实现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高通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