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陶渊明.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议陶渊明.doc

浅议陶渊明.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隐逸文化思想【摘要】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人的精神解放时期。由于长期以来的社会动荡,在汉代初期被定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家学说,在魏晋时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另外,由于官方控制的松弛,一直受到统治阶级压制的其他学说,在此阶段也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道家学说重新受到重视,而佛家的思想与中国原有的其他学说进一步融合,影响也越来越大。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已大体形成。【关键词】隐逸文化;魏晋;《归去来兮辞》;陶渊明隐逸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国文人来说,是一个渴望却又难以追求的梦。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就想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道路,他们一方面不愿意放弃?入世?,想在?庙堂?之上建立一番大作为;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独特的理想——?出世?喜欢在山水田园之中自娱自乐。处于这样一种类似于跷,跷板的处境之中,矛盾相互冲突,于是他们试图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条合适的道路,一个平衡点,让自己身在?庙堂?,心存田园生活;或处于山水田园之间,心在?庙堂?,真正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是影响中国文人最深的一种文化,千百年来对文人影响至深。儒家是讲究入世的,于是文人们把自己手中的笔,当做了通往1?庙堂?的桥,十年寒窗只为一鸣惊人,实现自己胸中的大抱负。在这其中,少有人会逆势而为,即使是曾经最为惨烈的?焚书坑儒?,也没有埋葬文人心中那种家国梦。在这样的一股潮流中,悄然兴起了另外一种处世态度,那就是隐逸。它讲究出世,其鼻祖大概要追溯到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的身上了。庄子那种飘然于物外,神游天外,翩然欲仙的生活态度走向了一条与文人士子平家治国理想完全不同的方向。隐逸文化与当时(也包括以后相当长的时间甚至现在)的社会主流意识是相背离的。那种不与世人交往,只与天地沟通的境界是居于?庙堂之高?的人无法体会的。而庄子则犹如性埔昂滓谎簿驳仄斡谑廊酥猓溲劭?世间百态。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了。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中国文人心中的一座高峰,不在于他在庙堂上的作为,而是他隐退之后的情操。既然庙堂难以容忍,何不脱下皂袍,摘下官帽,远离是非,在山水田园之间寻找一片适合自己的?净土?陶渊。明的出世,为后代文学留下了一抹清新,一点飘逸。他成为了后世文人世子学习的楷模,使得他们都希望能够寻找到自己的桃花源,能够采菊东篱,锄豆南山。王维是模仿得比较好的一位,他高居庙堂之中,但却对山川竹林留恋不已,高居政治中心却能跑到城郊八景去?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也算是对庙堂与江湖之间失衡的一种弥补吧。,但他和陶渊明不一样,陶渊明的隐逸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宣言,王维则是一种调节而已,是假于外物的隐逸。2《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这篇篇幅不长的传世之作中,人们可以解读出许多陶渊明所处的时代的密码。而其中折射出来的魏晋时代特有的隐逸文化,是这篇辞赋的特点之一。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人的精神解放时期。由于长期以来的社会动荡,在汉代初期被定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家学说,在魏晋时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另外,由于官方控制的松弛,一直受到统治阶级压制的其他学说,在此阶段也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道家学说重新受到重视,而佛家的思想与中国原有的其他学说进一步融合,影响也越来越大。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已大体形成。由此而产生的玄学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玄学主张辨名析理,崇尚清谈,名士之风盛行一时。受时代的影响,独立特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不仅得到时代的认可,而且常常有着榜样的效用。时代的氛围使隐逸之风成为许多士大夫追求的生活方式和对人生的审美体验。这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产生的一个时代原因。文章的开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便已经为整个文章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心为形役?更是《归去来兮辞》中的重要基石,起着统领全文的文眼作用。在这里,陶渊明首先是对此前生活方式的彻底否定。此前生活方式是指什么呢?在文章的《并序》中有个简要的交代。从表面上看,是在彭泽为官等涉足官场的行为,出于身不由己,感觉到官场的束缚,这与自己习惯不受拘束的个性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但如果从更深的思想根源上去理解,我们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从彭泽辞官之前的陶渊明,由3于受到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经世致用的抱负一直是引导自身行为的思想主流。所以,彭泽辞官不仅在陶渊明的人生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他的思想中也同样是一个转折点,?怅然感慨,深愧平生之志?。这个?志?,便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自此,陶渊明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理想与时代的尖锐冲突,从追求形体的解放而寻求心灵的超脱。全文中的欢快气氛是与心摆脱形的拘束无法分开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魏晋时期,由于时代的现实使然,儒家的至尊地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