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网络环境对研究生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二、高校网络德育实践与研究的发展状况三、网络的特点及其对研究生德育的影响四、网络环境下高校研究生德育的对策研究五、研究生网络德育工作的实践模式研究(一)高校校园网络对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日益显著(二)网络条件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网络已经掌握了青年,我们能否掌握网络?(一)初步探索阶段(1994年~1998年前后的一段时期)(二)主动建设阶段(1999年~2000年)(三)自觉深入阶段(2001年~)1、我国互联网建设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的使用走在社会前列,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关注。2、互联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需要面对的新问题,网络所带来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1、随着学校德育网站的建设和校园BBS影响力的增强,校园网络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扩大。2、高校德育工作走上网络,网络德育阵地的实现形式成为网络德育研究的重点。1、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网络进入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2、随着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应用不断发展,理论研究上对于校园网络所形成的信息传播环境开始有所关注。(一)网络的特点(二)网络对研究生德育的影响(三)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特点及其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影响1、网络为受众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自由交流平台。2、网络传播信息具有快捷性、信息海量性、开放性、隐蔽性、广泛性和不可控性等特点。1、网络对研究生德育的积极影响2、网络对研究生德育的消极影响拓展了德育工作的空间。利于进行较为全面的教育。增加点点交流、点面交流机会。建立研究生组织监督机制。网络信息内容的多元性拓宽了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环境,打破了现有教育理念的主动性地位。网络沟通的交互性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冲击了现有教育方法的单向性。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隐蔽性扩大了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增加了工作的难度。网络的诱惑可能使研究生为之痴迷,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德育工作的实施。网络为社会中的年轻群体构筑的这个虚拟世界,其余人群由于主客观原因较少介入其中,因而增加了社会群体间沟通和社会序维护的困难。1、实证数据分析2、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特点3、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研究生德育的影响表1校园网络媒介在信息传播上作用表2信息途径的选择表3上网时间与信息途径的选择表4网上的主要交往对象表5校园网络媒介在休闲娱乐方面的作用表6校园网络媒介在休闲娱乐方面的作用表7网上聊天时的主要场所在校园网络建设比较完善的高校,研究生在信息获取、网络人际交往以及休闲娱乐等主要网络行为上已经形成了对校园网络的依赖。可以认为,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在校园网络建设比较完善的高校中是存在的而且对研究生的影响力很大。2.1凝聚性2.2现实性2.3综合性2.4可控性2.5变异性3.1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研究生德育工作对象的影响3.2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研究生德育的意义第一、提供了在互联网上构建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有效中介的可能性。第二、提出了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相结合的必要性。第三、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与研究生思想发展规律要求的相符性。(一)网络环境下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目标及原则研究(二)针对不同形式传播媒介开展网络研究生德育的策略与方法(三)针对不同特点受众群体开展网络德育的策略与方法1、立足网上归属感需要,建设网络研究生集体2、把积极的思想内容渗透到生动的网络信息服务中3、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参与性和自我教育4、联系研究生的思想实际,分层次开展网上思想教育1、建立和完善高校研究生德育网站,促进网络研究生德育工作2、重视对研究生在BBS中的舆论引导1.1研究生德育网站的内容建设(1)增强内容的理论性。(2)增强内容的现实性。(3)增强内容的客观性。(4)增强内容的时效性。(5)增强内容的归属性。1.2研究生德育网站的建设机制(1)坚持领导重视和发挥基层工作者的主动性相结合(2)坚持自主建设与总体规划相结合(3)坚持掌握先进理论的建设队伍与掌握先进技术的建设队伍相结合(4)坚持积极建设与充分使用相结合2.1BBS中的舆论引导原则(1)及时性原则(2)正面性原则(3)柔和性原则2.2BBS中的研究生德育工作方法(1)权威对话法(2)广泛讨论法(3)事实发布法(4)幽默消解法1、针对研究生网络行为的主要特点,增强网络德育工作的有效性2、发挥研究生干部队伍的骨干作用,增强网络德育工作的主动性3、加强对网络活跃群体的重点引导,增强网络研究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