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谈读写结合点.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习作教学中谈读写结合点.doc

习作教学中谈读写结合点.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习作教学中谈读写结合点针对中年级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读写结合确立为四年级语文学科的教研主题,以此引导基层学校老师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提高习作教学质量。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是十分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读写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落实这一原则,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能结合阅读材料,从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和表达。同时,在习作教学时,及时引导学生回顾相关课文,从中寻找相似点,并结合生活经历,将所见、所闻和所感用文字表现出来。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恰当结合,相互促进,达到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下面,以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促进习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更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文字材料。《桂林山水》是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专题是“走遍千山万水”,明确告诉我们课文的内容是以写景为主。这一单元“导语”指出:“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其中“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就是在教学目标方面明确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思想。《桂林山水》中有许多读写结合点,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认真引导学生体会,真正地落实读写结合训练。一、句子描写方面的读写结合点⒈将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描写。《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从“水”和“山”两个方面来写的。为了写出“水”的具体特点,作者写道“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些描写具体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⒉体会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文章中的特殊作用。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习作内容更富有表现力,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提高表达效果。在习作课上老师不能空洞地谈怎样在习作中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而要结合具体的阅读材料体会运用修辞方法的好处。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认真上好阅读课,使学生认识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并引导运用到习作中。《桂林山水》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大量地运用了排比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方法,在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积极引导迁移运用到习作中。⒊引用名句和诗句,提高表达效果。“桂林山水甲天下”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桂林山水》一文中引用的名句和诗句,它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通过阅读积累的名言名句、诗句等,提高表达效果。二、段落和篇章方面的读写结合点《桂林山水》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从“水”和“山”两个方面来写的,是属于“并列式”的构段方式。在写每一段时,先用比较的方式开头,突出桂林山水的美丽。接着,具体写山和水的特点。除此之外,全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构思成文的。在教学此文时,我们可以及时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特点,恰当地将这些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读写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语言材料,从中领悟一些基本的表达手法,并能恰当地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方法应用到习作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将会大幅度提高,同时习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在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根据自己所任班级学生实际学习水平,有选择地进行读写结合方面的训练,不要面面俱到。确定读写结合点的关键是要认真备课。首先,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确定读写结合点。其次,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读写结合点。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根据学情确定读写结合点。在此基础上,读写结合这一教学原则才能更好地体现在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