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一重工1/30基本结论:1.成长性确定:行业龙头地位稳固,以科研和服务在业内颇受好评,与中联重科处于近几年行成长性确定:成长性确定业内销售收入,母公司净利润增速最快的两家公司。挖掘机注入资产将给公司带来战略性潜力,成长性确定性。虽然挖掘机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性稍差,但是在上市公司现金流充沛的情况下,两者结合应该有一个较好的互补作用。国际化布局的基本完成,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2.公司治理:公司行业内优势明显,民营经济的体制和良好的管理层激励确保公司的长期竞争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力,但是从近年来不合理的少数股东权益表明,明显存在上市公司有不同程度向少数股东输送利润的嫌疑(从高达53%控股子公司整体ROE来看)3.杜邦分析显示:公司财务数据相对稳健,销售毛利率为业内最高,期间费用率虽然为业内最杜邦分析显示:杜邦分析显示高,但是随着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近三年下降明显,存货周转率近几年改善较为明显,但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仍然偏低拖累总资产周转率的提升,ROE,ROS近5年保持行业内前两位。资本机构和流动性分析表明:4.资本机构和流动性分析表明:公司负债率保持稳定,近几年公司现金流改善迅速,打破了资本机构和流动性分析表明04~05年市场对公司现金流不足市场的质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近三年内为业内最佳。5.估值:1)PE:不计挖掘机注入的资产盈利,09~11年EPS预测为1.33,1.59,2.22元,若计入估值:估值三一重机的盈利,09~11年EPS将分别达到1.47,1.76,2.37元。以36.29的价格,若不考虑挖掘机资产盈利,09~11年PE分别为26,21,17,PE倍数基本与行业平均值相近,比重要竞争对手中联重科相比估值偏高。若考虑挖掘机资产盈利,则PE分别为:24.6,20.7,15.3,估值将有一定优势。2)PB:从PB估值的角度而言,三一重工为业内最高09年6.5(未考虑挖掘机资产)远大于行业平均4.0,,稍大于中联重科5.9。若考虑挖掘机资产,按照增发1.18亿股,每股36元,净资产09年8.5亿计算,边际PB=1.18*36/8.5=5,将对三一重工的PB值有所回调。1.行业概述(工程机械行业)1.1行业定义:行业定义:工程机械是为城乡建设、铁路、公路、港口码头、农田水利、电力、冶金、矿山等各项基本建设工程施工服务的机械;凡是土方工程、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及各种建筑安装工程在综合机械化施工中,所必需的作业机械设备,统称为工程机械。1.2市场容量:市场容量:全球:2008年,全球工程机械50强销售额为1620.59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84%,增幅下降20.15个百分点;营业利润为125.82亿美元,较上年锐减30.54%;平均营业利润率为7.76%,比2007年下降了3.74个百分点。国内:市场容量1998~2008十年复合增速达39.2%,资产增速为22.4%。2004~2005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趋紧,行业利润下滑明显,直至2006年后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资产规模,净利润率快速扩张。2008年11月份,全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累计销售额1716亿元,净利润119亿,净利润率为6.94%。截止至2009年8月,全国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企业共827家,累计销售额1549亿,净利润190亿,净利润率8.11%三一重工2/30图表1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资产、销售收入时间序列图累计资产总计(万元),累计产品销售收入(万元),毛利率,...的时间序列图200000000.200.150.100.0550000000.00-0.05121206110711020208031205060605070905040402202020202020202020201998~2008年复合增速累计资产总计(万元)——————22.4%累计产品销售收入(万元)————39.2%15000000数据1000000009819数据来源:Wind1.3行业发展驱动力直接驱动来源于1.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2.房地产开工面积。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巨大,并且极具发展潜力,预测起码应该还有10到15年的较快发展阶段。这是因为第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远没有到完成,水电、核电、油田、铁路、公路、港口等建设投资保持上升趋势。金融危机后政府提出的基建刺激计划如下:(1)铁路投资到“十一五”期间达到2万亿,比原计划的投资额1.25万亿增加了0.75万亿。(2)未来3-5年交通建设(包括公路、水路和码头建设)投资达5万亿,比原来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及交通运输行业的中长期规划增加了2.8万亿。第二,中国城镇化水平仍不高,城乡建筑业方兴未艾。日本历史发展表明城镇化水平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