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林乡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6.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枣林乡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6.doc

枣林乡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6.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枣委发〔2011〕36号中共枣林乡委员会枣林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旺苍县枣林乡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各村、各单位:《旺苍县枣林乡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六五”普法规划)已经乡党委、乡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中共枣林乡委员会枣林乡人民政府2011年7月19日抄送:县司法局,县法建办枣林乡党政办公室2011年7月19日印(共印10份)枣林乡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通过努力,我乡“五五”普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乡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适应新形势下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乡进程,为我县在“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有效法治保障。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公民中开展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要求,结合枣林乡实际,制定本规划。一、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力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普法惠民、服务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枣林乡经济更加繁荣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通过深入扎实地宣传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和法制文化,创新开展法治实践和法治化管理,进一步坚定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义方向,提高全体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三、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工作原则(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十二五”时期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跨越发展,服务深化改革开放,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根据群众对法律的实际需求和渴望,把普法教育作为惠民行动,在法制宣传中服务群众,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坚持执普统一,谁执谁普。司法所和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着重搞好主体法的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共同执法部门要积极参与;对通用的公共法律法规,相关部门要共同承担宣传教育职责,使各种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全面进行,重点突出。(四)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的特点,明确目标,确定内容,提出方法,选择形式,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突出宣传法治实践的重要作用,把法治实践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落脚点。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法治实践,在法治实践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各项事业依法治理取得成效。(六)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探索和把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律,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方式方法,体现法制宣传教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四、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权威和法律效力。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大力宣传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大力宣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等内容,让全体公民进一步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充分认识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自觉性,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形成全社会崇尚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广泛宣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