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对口单招语文试卷答案及分析(客观题部分).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3年对口单招语文试卷答案及分析(客观题部分).doc

2013年对口单招语文试卷答案及分析(客观题部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3年对口单招语文试卷答案及分析(客观题部分)说明:本答案为本人所做,如有不当之处,请指出。1.C(使用排除法。A项“莅临”和“不寒而栗”的读音相同,B项“和煦”、“殒身不恤”的读音相同,D项的“市侩”和“脍炙人口”读音相同。)2.B(“凭【平】添”、“霭【蔼】然可亲”、“锁【唢】呐”有误。)3.A(“藐”是“微小”之意,“缘木求鱼”的“缘”是“顺着、攀援”之意,“不学无术”的“学”是“学问”之意。)4.D(“张口结舌”常用于紧张的状况,“水木清华”多指园林,“目不交睫”指不睡觉。)5.A6.B7.D(A项的最后两个分句主语应是“莫言”,犯了偷换主语的错误;B项“执行”的宾语缺乏;C项“不只是……而是”不能搭配,且“关键因素”和“能使队员……协作技能”不匹配。说明:本题的分析可能不够准确。)8.C(A项错误明显;B项的感叹号应该为逗号,“故乡的榕树啊”其实是一个呼告;D项的最后一个逗号应该为冒号,以表示总结。)9.C(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排除B和D;A项相对难以理解,但“冰冷的面孔”是视觉转化为触觉,“通感”的判断没有问题。)10.D(应为抒情)11.B(关于基本结构的表述正确,但是对于“编年体式”的表述错误,此处应为“倒金字塔式”。)12.D13.A(人物语言也是作者写出来的,因此,也必定会带上作者的语言习惯印记。)14.B(A项中,文章的主旨并非都比较复杂,也有比较单一的;C项中的“心得”应该是阐发式;D项中,圈点的符号没有明确的规定。)15.C(本题的难点在B。B项中的“托物言志”有问题,应为“借景抒情”;并且,本项对文章的情感分析不够完善。)16.D(这三次大笑为群英会中的场面,并不反映周瑜“勇敢善战”的特点。反映这一特点的场面是“三江口之战”。)17.B(此句的理解关键在于“内”和“外”。这里的“外”是“表面上”的意思,“内”是“实际”之意。)18.C(此题A和D错误明显,不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B项所指内容在文章的位置。此处的蒋干慑于太史慈的监酒,感到无法说出游说之语,因而“惊愕”。)19.D(小说的结局是曹操中计杀蔡瑁张允。选段是小说的发展。)20.C21.B(此题需要排除A项。在马列主义态度是,“不要割断历史”。对这句话的理解,其实毛主席用一个排比句进行了阐释,就是要把中外、古今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并不是说“要懂得历史是发展的”。)22.D(D项最后的“揭露深刻”显然分析不当,选文是对马列主义的学风在进行分析,而不是“揭露”。)23.D(“爱憎分明”表明的是鲜明性。)24.A(选段意在分析森林的概念以及人们对森林的误解。“带着审美角度”表达“对森林的感激之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即对森林的再认识部分。)25.C(注意原文末句中的“相当一部分”的内涵。)26.D(A、B、C都是针对《离太阳最近的树》而说的。)27.C(该选项的说法脱离文章主题。)28.C29.C(“协”为“和睦”之意,“用”为“因为”之意,“相”为“帮助”之意。)30.B31.C(B、D容易排除。A项的“构”是“挑拨”之意,与现在不相同。)32.A33.D(此题有一定难度。“则”是连词,“且”是副词,“者”是语气助词。)34.A(这里的“美人”不宜理解为“恋人”,因为它其实是“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35.D36.B37.C38.D39.A40.C41.D(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全面把握李白在诗中所表露的情感即可做出正确判断。)42.C43.D(谥号是对古代的帝王或者有一定的地位的人死后所给予的称号,以褒贬其善恶。本项的关键是“古人死后”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