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www.ystg.cnwww.tahdmm.comwww.sdlwzdl.comwww.xytymm.cnwww.ltqizhong.comwww.sdlryg.comwww.tsgfmp.cnwww.tszcgl.comwww.lzglfj.comwww.dxtlszg.cnwww.sdtsdfhq.cnwww.sdxsygs.comMADEINCHINA对国外市场的冲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进程的脚步,购买行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区域,而是更大地被扩展为一个广阔的全球的平台。各国市场上都充斥着其他各国的产品,消费者能触及的国外的产品琳琅满目,商品的种类越多,消费者的思维和选择模式也会越发复杂。消费者在接触这些舶来品时,由于对产品的不熟悉或咨讯不足,使得消费者会倾向于利用产品的外部属性作为产品评估的依据。除品牌外,来源国(Country-f-Origin)便是一项相当重要的评判信息,影响消费者的产品评价,进而影响购买意愿。根据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2008-09年度报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仅次于德国,站世界总额的9%。从总量规模上看,中国已是世界出口贸易大国,其中在一些产品上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印有"MadeinChina"的大量商品出现在世界主要市场上。然而遗憾的是,然而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并没有使中国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中国至今都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产品整体形象,而这将影响世界各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产品的评价。因此,如何使MADEINCHINA的商品在世界主要市场上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是迫在眉睫的课题。根据WT02008年数据,中国和意大利分别名列全球20大商品出口国第二、第七位,全球20大商品进口国第三、第七位。而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也正不断深入、持续发展。2008年,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部(ISTAT)数据整理发现,意大利前二十位出口市场排序中,中国仍然稳坐第十四位;在前二十个进口来源国中,中国也保持在2008年上升的第三位。在中国与意大利贸易双边关系发展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为了使中国制造的商品更好地打入意大利市场,本文有了以下目的:1.探讨中国制造的来源国效应,对意大利消费者的产品评估的影响2.探讨中国制造的来源国效应,在不同的产品类别中,对意大利消费者的产品评估的不同影响。3.探讨中国制造的来源国效应,在品牌介入的情况下,对意大利消费者的产品评估的不同影响。4.将以上三点作为中国公司,如何利用中国制造的来源国效应进军或生存在意大利市场,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流程基本归纳如下:从大量文献回顾中得到启迪、建立研究架构、提出研究假设、创造有效有趣的实验调查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并用统计方法得出结果验证研究假设,之后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国内外关于来源国形象和效应的研究,大约始于1965年Schooler学者对于国家形象观念的提出。通过大量的文献、期刊回顾,作者整理了前人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资料,在文献回顾部分分为五大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1)国家形象的不同定义;(2)来源国的细分类型;(3)来源国效应的六大影响因素;(4)四种不同的来源国效应模型;(5)按照年表整理的来源国效应的研究历史发展。在第四部分中,作者将来源国效应的六大影响因素总结归整为一张清晰直观的影响因素模式图.。(图1)Figure1:TheInfluenceFactorsinCountryofOrigin在此基础上,研究架构和研究假设也随之而生。(具体请看第三章:“研究架构、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研究架构与供应链的形式有些类似,将来源国效应发挥的流程归纳为从产品来源头国,到产品本身,再到产品消费国。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许多的因素影响最终的效应。而在本文的研究架构中,产品的类别属性和品牌的介入一同被引入进来。-产品的类别属性:研究证明产品类型制约着来源国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Peterson,1995)。犹如日本的汽车常被认为优于法国的汽车,而法国的酒被认为优于日本的酒。美国运动鞋和夹克的质量和价值高于欧洲,而欧洲的立体声系统和手表的质量和价值高于美国。换句话说,来源国效应因产品的不同类别属性而呈现不同的结果。在本文中,产品的类别属性被简单分为两种:高价产品和低价产品。当消费者面对这两种产品时,会因其价格不同而区别对待。当消费者在做购买高价产品的决策时,相对会更加谨慎。他们会主动地收集一些信息,并在心里思考比较一些购买决策,以达到最大的合理化。而正是因为他们的这样一种态度和随之而来的行动,会导致他们对购买的涉入程度不同。基于各种涉入目的,涉入程度可分为广告涉入,产品涉入和购买决策涉入。其中,购买决策涉入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个产品购买决策的关注与重视视的程度(S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