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职责与卫生应急管理一、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血站管理办法》•《国内交通检疫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消毒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的法律、法规:《刑法》、《药品管理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涉及刑法的问题有:高法、高检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医院污水处理标准》及各种传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疗卫生用品辐射与灭菌消毒质量控制标准》《血站基本标准》《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的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89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实施宪法规定的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法律之一。使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从行政管理走上了法制管理轨道。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第三章疫情的报告和公布第四章控制第五章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三、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解析(一)两大意义:提供了传染病防治长期稳定发展的法律保障将成为公共卫生的基本法律保护的利益多样化调整的领域多元化(二)三大体现: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行政权利和公民权利的平衡体现了管理与服务并重(三)四大亮点:强化预防功能高度重视公民权利的保护法律救济权(隐私权、人格权、生活权、物权)三个体系建设成为政府的法定职责公平透明原则得到积极贯彻(四)五大突破:突破传染病防治中,部门机构职责不分、层次不深的老问题,优化了传染病防治职责突破了疫情报告模式,对疫情信息渠道实现了多样化突破了传染病防治是纯专业、纯技术观念,对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实行法律救济。突破了卫生部门的局限性,强化了保障措施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突破了政府及部门失职、渎职不受处理的局面,建立了全面严格的法律责任。(五)《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的总体思路为了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保障公民的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针对传染病防治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传染病防治的经验,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在总体思路上突出了以下几点:第一,突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预警。设定传染病监测制度,提高预防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对早期发现的散发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病扩散;强化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监测、防止医院内感染等方面的责任,并在传染病防治的报告、治疗、控制等各个环节,贯穿“预防为主”这条主线,防止传染病疫情扩散蔓延。第二,完善传染病的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规定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和机构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内容、程序和时限;增加了政府各部门、各有关机构之间的疫情通报制度。同时,对疫情公布的主体、渠道、形式和原则作出规定。第三,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并根据各级各类专业机构、各级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分别规定严格控制疫情扩散的各种措施。第四,设专章规定传染病的救治工作。通过对医疗机构接诊、分诊、救治、转诊、保存病历资料的规定,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以防止在传染病救治过程中发生医疗内交叉感染。第五,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为了解决目前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经费紧张的问题,修订草案设专章规定了传染病防治的保障措施,要求各级政府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费,做好与传染病防治相关的物资储备。第六,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传染病防治一方面涉及对患者的救治和公民个人的权利,另一方面又涉及对传染病扩散的控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据此,本法规定了保障公民个人权益的同时明确规定公民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承担的义务。根据上述总体思路,本法规定了有关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公布、控制以及医疗救治和保障措施等制度。(六)从传染病防治法的主要特征看依法防治传染病的必要性1、从法律实施看,为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律保证,传染病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领导,统一指挥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利于对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有利于加强开发社会资源,有利于保证传染病防治稳定持续的开展,特别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新的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应急事件的应对,更有其重要意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