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最苦与最乐精品教案-语文版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最苦与最乐精品教案-语文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最苦与最乐精品教案-语文版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梁启超一、教学目标: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3、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4、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二、教学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三、教学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教学流程:(一)课文导入: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展示课题:最苦与最乐(二)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著名的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三)字词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2、解释词语:莫若: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四)朗读感知,理清结构:1、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答案理清课文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五)谈苦:(研读第一部分)先请两位同学朗读1、2两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1、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知足、安分、达观、责任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六)论乐:(研读第3段)先请大家齐读第三段。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大家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明确: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尽了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幻灯片20)明确:快乐之权,操之在己。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七)担责任:(讨论第4、5自然段)先请男女生分别朗读这两节。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名言:①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②曾子——任重而道远含义: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③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含义: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明